iPod:席捲全球的簡單風尚

特約撰述/陳致中

如果要問,二十一世紀最能代表中產階級的科技產品是什麼?可能有一大部分人都會回答:iPod!事實上,根據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調查,英國四分之三的社交名流們,出門時一定把iPod帶在身上;在美國娛樂新聞記者偷拍的照片上,布希總統曬太陽時,耳中還塞著iPod的耳機;年初,微軟的比爾蓋茲才宣佈將和Sony在數位娛樂領域加強合作,共同對抗蘋果的iPod霸權,然而實際上iPod早已攻佔了微軟,因為微軟總部有80%的員工身上都帶著iPod……

2001年10月推出的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不但拯救了在個人電腦銷量上岌岌可危的蘋果公司,而且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掀起了史無前例的風潮。推出至今三年多,iPod的銷量從未停止過增長,目前已經佔據了全世界MP3播放器30%以上的銷量,而銷售利潤甚至超過整個市場的50%;單單靠著這項產品,蘋果每年可以獲得十億美元以上的銷售額。

為什麼iPod可以在微利化的電子產品市場上撐起這麼大一片天空?老實說,單看產品功能,iPod實在沒什麼特別的:配備512MB至數GB硬碟、可播放數位音樂、可儲存大量歌曲,還可以當隨身碟使用;這,根本就是最基本的MP3功能,日本、韓國、台灣乃至大陸的產品都擁有同樣的功能,而且其他品牌的MP3還可以錄音、FM收音、數位學習,甚至還可以玩遊戲呢!iPod這麼「陽春」的功能,卻有比一般MP3貴上二、三倍的價錢,究竟是如何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

事實上,iPod成功的關鍵,可以說正是在它「陽春」的功能上;更精確地說,是它獨一無二的產品定位。當一般MP3不斷添加新功能、追求「什麼都可以做」的時候,iPod卻謹守著「數位音樂播放」這項基本功能,它不是別的,它就是一台音樂播放器,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播放器。當其他廠商掀起MP3削價戰爭,以「便宜又大碗」的定位來吸引價格敏感性強的消費者時,iPod的定價卻居高不下,鎖定那群對價格不敏感、卻很在乎格調的中上階級消費者,無形中把iPod的心理價值拉高了一個檔次。當所有MP3都以新穎的造型、炫麗的顏色搶攻年輕人的心時,iPod簡單的色彩、金屬質感的外殼、單純卻高雅的設計,卻不分年齡層的,抓住了所有中高消費能力族群的心。

一個西裝筆挺的中年人如果從口袋拿出一支五顏六色的新潮MP3,別人會覺得很不搭調;但是他如果把iPod佩在身上,卻顯得再適合也不過。於是,似乎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和中產階級的社會定位完美結合起來了;iPod不只是一台MP3、一台精巧的科技產品,它更是一個高尚的配件、一個結合流行與古典的文化標誌,是社會地位和流行品味的象徵。當美國總統都成為iPod的愛好者時,還有誰會懷疑iPod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技術門檻愈來愈容易被跨過、3C產品的市場競爭漸漸陷入單純價格廝殺的現在,iPod的成功模式帶來了一種省思;多數消費者並不在乎產品有五十種或是六十種功能,他們只在乎手上的MP3或數位相機是否能使自己與眾不同、是否符合自己所想要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當每月調低的價格讓電子產品的定價變成參考時,一種高定價、高格調的時尚產品,反而更能抓住已經厭倦不斷比價的消費族群。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光有繁複的功能和誘人的價格是不夠的,必須把產品和某種品味或生活方式加以結合才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