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購物頻道大戰看電子商務發展

記者/黃伸閔

今年初,民眾發現除了有線電視頻道的定頻外,更發現購物頻道多了幾台。1月1日富邦MOMO台正式加入電視購物頻道的戰場,與東森得易購正面交鋒。目前,東森得易購每年有數百億的營業額,而富邦集團認為電視購物市場將有千億之譜,顯見電視購物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筆者解讀,富邦集團的加入會將電視購物的餅作大,讓電視購物愈來愈熱,有助於發展成熟的虛擬通路模式,也加速民眾建立虛擬購物習慣。

場景轉換到一樣是虛擬通路的網路購物,一直都被視為極具潛力的電子商務,發跡也算早,相較電視購物的模式與民眾使用習慣卻未臻成熟。原因是網路經營的進入門檻低,個人也可以經營小本的生意,所以存在著不同的經營模式,如B2C、B2B、B2B2C等模式,過多的經營者,良莠不齊,容易存在著短期獲利的投機者或詐欺者,層出不窮的消費糾紛,不易取得民眾的信任。

硬把「電視」和「網路」相比,哪一種的虛擬通路比較成功?姑且不論兩者媒體特性及經營管理特色。就營業額來說,以奇摩網站電子商務的金額達165億,難道不成功嗎?如果從一個小型網站每年可以收入數百萬的營收,因本身網站營業規模就很小了,所以都還是賺錢的,遑論拍賣網站每個個體戶幾乎出除了進貨成本、寬頻的撥接成本,幾乎沒有額外的變動成本,可以說是淨賺。所以,電子商務有賺到錢嗎?有;有成功嗎?答案還是未定論。

根據資策會最近項調查發現,電子商務人口成長幅度逐漸趨緩,預測參與電子商務人口已經飽和了。到底是電子商務是飽和了,還是如同電視購物一般,需要更成熟更容易信任的交易模式,等到另一個「質變」,以產生更多使用人口的「量變」。

比電視購物棘手的是,網路購物的負面新聞永遠比電視購物來得多。雖電視購物也有「廣告誇大不實」、「賣假貨」等,網路除了電視購物有的缺點外,更多了「買到贓物」、「網路詐騙」、「買到仿冒品」、「退換的糾紛」等,這些讓想在網站購物民眾卻步,怕成為下一個受害(氣)者。

筆者所認為的關鍵點,還是「信任感」的問題。企業令人放心的是保證不會收了錢就落跑,因為不會因短線而出賣商譽,他們也敢砸大錢來放長線,以獲得民眾對電視購物的信心,但網路仍呈現小本經營的態勢,只有價格便宜,但是服務及品質卻不敢讓人恭維;另外,電視購物也沒有老鼠屎來破壞整個環境的信任感。

虛擬通路餅可以作大,畢竟,還有很多人還未嘗試過網路購物,且消費模式是符合現代人的作息,節省了忙碌都會人的時間,只要信任感及成熟的營運模式,帶動消費者習慣的建立,將可由一小群人成功經驗(質變)轉而大多數人都能接受虛擬購物(量變)。電視購物能,網路購物能不能?不要再讓網路購物是為了買便宜貨,拿到就是賺到的賭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