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電子報的歷史談非營利電子報的演進歷程(八)結語

特約撰稿/楊舜慧


 


「南方電子報」的形成與擴散過程


1995524

日,在當年
中山大學網路組主任陳年興老師來信通知
listserver

已安裝完成後數日,第一份「南方電子報

」寄出。
2002524日,陳豐偉發表「南方電子報七歲了」一文。但是,五個月後,20021014日,「南方電子報」發表「南方解組計畫聲明」,從「南方電子報」創刊至今,已經走過七個年頭,歷經台灣網路的爆發、衰退和再起。到了即將到來的2004524日,作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電子報,「南方電子報」已經滿九歲。 

 


「南方電子報」的生產關係

 網路的出現,直接影響媒體內容的產製、分配、交易與消費,造就全動化的機制,協助文字工作者以新的生產方式(發表、授權、從讀者閱讀中累積版稅),改變了文字生產者與媒體的生產關係,也進一步動搖了媒體內部的產製生產關係。文字工作者擁有自己的通路後,更能激發其潛力,吸引讀者長期閱讀,營造新新的社群,提供新的服務。定位為「為文字生產者服務」的媒體,願意接納新的生產關係,而得到蓬勃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過去,「南方」已經從一份招募剪報義工、打字義工,轉載社運界名作家文章的電子報,悄悄轉型為大型人文網路社群的通路。「讀者即作者、作者即讀者」的理想,在「南方電子報」清晰地看到。這幾年來,「南方電子報」編務交給小眾文化領域裡頗負名望的兩位「五年級生」張育章和張釗維,呈現出更細膩、更多元的風貌。但是,隨著張釗維手邊多項長短期計劃同時開展,算算他的時間,已經沒有辦法兼顧「南方」的編務。所以,決定要展開「南方」的「解組計畫」,讓編輯的權力,更分散到所有的網路讀者。同時,計畫讓最終決定文章可以刊出的權力,具體分散到更年輕的作者群中,將「南方」的編務,移轉到更年輕、更具創造力的一代。
 

 


「南方電子報」與社會體系的動態狀態


科技的力量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並因而衝擊到人們的價值認知、社會結構與規範以及權力之間的關係等,現實的體制之存續與改變,法律及秩序的調整。

 當迎合大眾的「議題設定」、快速消費的焦點新聞,在我們目光前快速興起與消逝時,許多深入民間的工作者,細膩而生動地選擇在「南方」發表他們行動後的反芻和省思。當投書大眾媒體的文章,只能選擇支離破碎地發表的命運時。1999

年,來自

921


災區不同立場的工作者,選擇讓他們這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在「南方」留下歷史的紀錄與對話。而閱聽人,面對這股自發性的力量,閱讀發表在「南方電子報」上一些社區、社運工作者的文章時,因感動而熱淚盈眶。此外,
1997年至1999年,「南方電子報」也陸續協助許多電子報發刊,奠定「南方電子報」「微弱核心、資源開放、串連各社團力量」的網路社運」的良好經營模式,讓各社團均樂意與「南方電子報」合作。

200210月「南方解組計畫」後的另一步驟,是推出「南方」的
BBS
,希望
BBS


能凝聚、創造新的網路社群。另外,「南方」還有另一份「南方女性報」的通路,也歡迎女性團體來分享編輯權力。「南方」在

PC Home Online


上的「南方人文報」,將編輯權轉移給資深作家羅吉甫後,已成為另一股網路小眾文學的重心。「南方」是開放的媒體通路,歡迎社會大眾一起來分享這大家共同建造的網路空間。


「南方電子報」為非營利的網站,財務來源多半依賴各方捐款的金額。
200210月,協助「南方」許多事情的高永謀先生在草擬「南方解組計畫」聲明時表達:「南方」核心工作人員現在已成為社會中堅份子,貼近許多社會資源,這對一個運動性團體來說,會失去其戰鬥力與創造力。「南方電子報」的經營者希望能有新生力量出來導引南方走向,而他們則退到第二線,維護網路系統跟人力、募款機制的運行。

 


「南方電子報」的未來

 2002524日,南方電子報七歲時,如同「南方電子報」的創辦人陳豐偉自述,「南方電子報」已經產生自己的韻律與生命,來自網路社群的自發性力量,將帶領著「南方電子報」繼續一路前進。或許<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