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數位化的另一妙用:知識管理的利器

記者/沈孟蓉

媒體數位化喊了好幾年,卻還是像看的到吃不到的大餅,政府規定了數位化的時程,業者卻抱著遲疑的態度,到底數位化的未來在哪裡?即使把內容換成數位儲存,等到數位電視或其他的數位接收器上市又要等多久呢?業者消耗了上億的資金在建置數位的資料庫,不光只是改善內容聲音、影像及畫面的品質,最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已投資下去的成本做最大效度的利用。在追逐媒體數位化的潮流,提供數位化的高品質內容給消費者之前,可以先進一步思考數位化後的資料庫在組織內部的知識管理效用。

近來許多企業靠著組織內部的線上學習(e-learning)來加強員工的訓練,數位化的資料庫不只是節省倉儲成本,也能將組織內部的知識保留,當作員工訓練的部份。聯合報系以50年的悠久歷史,累積了許多新聞資料,聯合知識庫的建立除了數位內容的期許之外,同時也扮演了知識管理工具的角色。籌畫成立聯合知識庫的營運長劉永仁表示,聯合報系的數位化不光是將內容由紙本轉化為數位,也可以方便聯合報系的記者找尋資料。

然而,目前媒體的數位化多半偏向是保存最後生產出來的內容,舉例而言,電視節目多半保存的是最後生產出來的成品,在生產過程中拍攝的其他鏡頭,若在剪輯之中沒有被留下,也就不會進入到資料庫。此外,其他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知識也多半流失,如出外景時的必須資訊,製作節目時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新聞記者更需要其他各種類型的知識,如醫藥知識、生態知識等等,這些知識很有可能在組織中存在過,但是卻因為沒有建構一套系統化的制度使得知識只為某些人擁有,或是根本消失。如此媒體訓練新進人員仍然只能老帶小,資深的媒體人在各家媒體之間遊走,知識多半不是留存在公司的建置資料庫之中,反而是倚賴資深人才居多。

以知識管理的角度而言,在生產內容之時,就應將知識留存於組織之中,使得知識為組織所擁有,能夠分享出去給所有員工,而非個人獨享。數位化的系統建置,許多人多半只著重在消費者的面向,而未加強在組織內部的應用。數位化的系統也不該是只單純的將內容成品轉成01的符碼,加強保存年限而已,而是應該將建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過程,將產品製造鏈的每一環節之知識與數位化環環相扣,讓生產過程中就將知識納入公司的資料庫之中,才能真正的將數位化成為知識管理的利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