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愈多愈好?

記者/蘇登呼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人員最近指出,從1999年起,全球製造的資訊量每年成長約30%;光是2002年,平均每個人可獲得800萬MB的新資訊,相當於800本書。這研究證實了許多人早就心知肚明的一項事實:我們已經快要被嚴重氾濫的資訊淹死了!當面對每天接踵而來的垃圾郵件,書商不斷出版新書,以倍數成長的網站…等,你是否曾想過:我們需要那麼多資訊嗎?

資訊氾濫增強資訊焦慮

大約10年前,Wurman在” Information Anxiety ”(中文譯名為《資訊焦慮》)一書中已提醒人們,資訊焦慮源於「我們真正了解的」與「我們以為應該了解的」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空前爆炸的資訊量不但沒有解除人們的疑惑,反而會造成資訊焦慮。

時至今日,資訊氾濫與資訊焦慮的情況更形嚴重。柏克萊研究團隊的領導人之一萊曼表示,這波資訊氾濫起因於人類想紀錄週遭發生的一切。各種定期出刊的書報雜誌等資訊來源,都誘惑我們去消化與吸收,也讓我們成為消化不良的資訊貪食者。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大家一股腦兒強調學習與學習競爭,則讓人因害怕落後而拚命吸收新知,更助長了資訊焦慮的情況。

只是,一味強調吸收資訊,卻忘了資訊若無法增進我們的工作效率與品質、改善我們的生活狀態、或者替個人或組織創造價值,那麼它將浪費我們的腦力與時間,而時間卻永遠是人類最有限但寶貴的資源。

選擇、拋棄與運用資訊

國內詩人余光中曾說,資訊不等同智慧,面對接踵而來的資訊,我們要用自己眼光與了解來篩選,否則便很容易迷失在裡面。筆者以為,無論是今日與未來,當資訊大量增加而資訊取得也不再那麼困難,我們迫切需要的反倒是「選擇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外在環境不斷創造與累積資訊,但我們不必隨其舞步跳舞,反而要學習「篩選」、甚至「拋棄」某些資訊與知識。為什麼?除前述時間寶貴且有限外,我們可能學習到錯誤的資訊及知識而使組織或個人受害;我們也可能一味地吸收資訊與知識,卻忘了行動以及從行動中體會和反思,以累積更多個人化的知識內容。

「飽讀詩書的蠢才往往比無知的蠢才更蠢」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在網路時代,資訊量的創造與取得已不是困難,資訊是否能創造價值以及人們是否能運用資訊創造價值才重要。對於資訊與學習,我們要漸漸從「累積」的思維,轉換成「累積」與「拋棄」並存的思維。將節省下來的時間與腦力用來看看天空、看看樹木花草、看看周圍的人以及看看忙碌的自己,或許從中的體會與心得,會讓我們覺得生命更富足。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