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能力論斤賣

記者/蘇伯方

還記得97年的時候,每個人都想要在電腦裝一套SETI@home來幫忙尋找遙遠宇宙中的外星生物嗎?加州柏克萊大學這個實驗室現在擁有230萬台各種平台的電腦,分散在世界各地,一同進行電波的比對與計算。就這樣,眾志成城,有了這230萬台電腦在閒置時間的運算能力,該實驗室等於擁有了好幾台超級電腦,而且幾乎免費。來自電力供應網格的概念,網格運算是一種透過協調分享網路上裝置間的CPU、資料、儲存空間以及網路資源,以共同完成一件工作的技術。(而在電力的網格是指你家的電力是由好多發電廠聯合供應的,而不是只有某一發電廠。)

同樣的技術後來成立了United Device,一家提供分散式運算方案的公司。他們的名字你可能不熟,但是你大概記得幾年前大家也都參與了尋找致癌蛋白質的運算工作,大家還為了將台灣擠上完成工作排行榜的前幾名而呼朋引伴一起來為人類癌症的解法努力。相關的計畫還有蛋白質折疊分析、SARS病毒研究等。癌症的研究計畫在14天內就把原本估計要6,300年才能完成的計算工作給完成。這就是UD的主要能力,將需要大量運算的工作切割並且整合企業內部所有電腦的運算資源,將所有的計算能力串連起來以完成工作。主要針對的企業還是地球科學、財物服務、化學、材料科學、電子設計、工業設計製造、學術研究以及娛樂、媒體(影片的render)等運算。以上的幾個主要產業都是要針對特定工作作大量的運算。

以上的運用大部分都屬於「運算網格」(compute grid)的應用,為了減少高複雜度工作的運算時間與耗費成本,透過分散式的計算來完成,適合的工作大概都是高複雜可細分的工作。甚至,UD還提供了將你的工作分配給網路上的其他使用者,依照他們替你運算量的多寡來付費。而如同尋找癌症的模式,如果你有任何對人類有貢獻的大型研究,也可以找UD來替你透過他們分佈全球近200萬台電腦來完成工作。

而最近較流行於學生族群的P2P分享軟體則屬於「資料網格」,透過將你的電腦連接上一個虛擬共享的檔案系統,你可以搜尋到整個網路裡所有電腦的資源,而且還可以透過從許多的資源擁有者下載檔案的不同片段來達到檔案的使用,而不是傳統Client/Server的概念。在運算網格、資料網格之外,最後一個是「應用程式資源網格」。透過程式之間自由、無阻礙而便利的溝通,電腦世界會比現在結合得更緊密、開放,但是卻更自由。目前透過Web Services,各大軟體業公司都有以軟體間溝通為概念的平台發展出來,例如微軟的.Net、Sun的N1。

除此之外,IBM先前發表了一個稱為「cell」的CPU專利架構,以4Ghz的時脈以及四組處理單元,透過單晶片整合大容量的記憶體、I/O,整個架構是為了用來執行稱為「software cell」的程式片段,也就是透過網路,可以進行跨網路的分散式運算。而這顆CPU同時也是SONY稱霸下一代電玩戰場主機,PlayStation 3的核心。透過硬體整合分散式的運算,一般開機的時候只要機器本身的CPU即可,等到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時候,就可以透過網路去使用計算能力發電廠的資源,並且以量計價。

但是,這樣的概念會完全的推翻現有的計算機概念,是不是能成功,就要靠產官學間透過制訂開放、共通的標準,打造免費的平台才有成功的一天。否則想要翻動現有的架構是非常困難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