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份「個人電子報」

記者/甘百瑩

這是一個「電子報」氾濫的時代,以「電子報」為名的電子郵件,正在網路使用者的信箱中流竄著。根據蕃薯藤網站的調查顯示,有高達80.8%的網路使用者訂閱主動傳遞的電子報,且每人平均高達6份,電子報以免費的資訊為武器,正快速的擴張領域。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電子報的內容時,卻發現每份電子報的內容具有很大的差異。

大致說來電子報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企業假借報紙之名透過電子郵件傳送給消費者的廣告郵件,第二類是許多新聞媒體將報導內容以網路為媒介散發,第三類則是許多網路使用者,將自己的文字透過網路有系統的發表,也就是所謂的個人電子報。

個人電子報的發行,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媒體發行人。和傳統媒體相較之下,電子報的發行不需要巨額經費,更不需要多數人的支援,只要一個記者加上一台電腦,就可以達成過去報紙發行的效果。目前網路上提供個人電子報服務的媒體眾多,如網路家庭PC
Home
智邦生活館GiGiGaGa發報台等、以及過去附屬在明日報之下的明日報個人新聞台,都有具有提供個人電子報發表的功能。以網路家庭為例,目前個人電子報的服務,便有超過五千份的發行刊數,以及三萬人以上的訂閱人數,總發行量更高達二十萬份。

電子報不僅能夠將報主的想法傳播出去,更進一步還能以自己的文字獲利。以喜福網為例,網站中提供了名為「3POD」的辦報系統,使用者不只可以隨意加入辦報系統,運用網站所提供的發行工具規劃圖文內容,一但電子報通過了資格審核,還可自訂電子報發行的價格標準,讓網友自由訂閱。而網友也可以透過自由評分方式,建議創業者每期電子報的發行價。理想價格與批評價格,全看創業者的電子報訂閱市場自由決定。

和傳統媒體相較之下,個人電子報降低了發行層面的障礙,卻也引發了內容水準參差不齊、充斥著轉貼的資訊、甚至抄襲等問題。每天不斷湧出的新電子報,對讀者形成另一種資訊爆炸,如何發掘出真正具有內涵的個人電子報,或許將成為網路讀者的新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