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才敢大聲—看日本i-mode的成功案例

記者/陳玫霖

談到無線通訊的內容付費案例,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例子,當屬日本NTTDokomo(NTT移動通信網)所推出的i-mode了。

就日本行動電信市場的發展情況而言,行動電話的普及是從1993年開始,而到了1999年12月底為止,行動電話加入台數與PHS系統用戶的總數,已經超過了日本總人口數的二分之一。而在日本主要的數家行動電信服務提供業者當中,雖然仍有數家提供相同服務項目的業者可選擇,但Dokomo所推出的i-mode的人氣卻能持續發燒。根據筆者在日本居住一年的觀察結果,認為i-mode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在於他們能明確的將消費者鎖定在喜好求新、渴望資訊的年輕族群。不但請當紅的偶像廣末涼子做為商品代言人,並陸續推出多功能的新機種(例如彩色液晶螢幕等),再加上消費者的同儕心理帶動,以及最不可忽視的快速、多樣、豐富、便宜的資訊內容等因素作用之下,終於使得i-mode能像旋風一樣快速攻佔市場版圖。以下,筆者將簡單介紹i-mode的主要功能,讓讀者也能一窺它在內容面的魅力所在。

i-mode在通話功能之外,其他的服務功能包含下列幾種。首先,是和各網頁的連結服務。只要透過簡單的搜尋按鍵,消費者可以從i-mode上接受各ISP(網路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各種離線服務,包含銀行轉帳或餘額查詢、天氣預報、全國或地方新聞、算命、旅遊資訊、餐廳資訊、遊戲下載、鈴聲下載、開關機畫面下載、螢幕保護程式下載、生活情報等等的資訊服務。而這些服務是採用「封包交換網路」(packet-switched
network)的傳輸技術、以9600bps的傳輸下載該網頁,消費者不必如使用國內WAP服務一般負擔持續連線的通話費,就可以從容的瀏覽、利用該網頁。當然,除了主動搜尋之外,消費者更可透過訂閱的方式,隨時接收各ISP所傳來的最新資訊。

其次是電子郵件的接收與傳送。i-mode用戶之間除了能以行動電話傳遞每封1日圓的簡訊外,每個i-mode用戶在申請的同時,也會被分配到一個以自己電話號碼主的電子郵件地址,可在250字日文全型的容量範圍內,進行每封傳送4日圓、接收2日圓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三種功能則是以i-mode直接上網際網路瀏覽網頁,其中甚至包含了從網頁內出現的網址再連結出去的功能。雖然網頁的範圍以有與i-mode對應的網頁為限,但因為i-mode的高普及率所帶來的商機,使得日本許多網頁製作者設計網際網路版的網頁之際,也同時主動地設計i-mode能適用的版本。

根據筆者對第三種服務的使用經驗,雖然認為這項服務誠屬便利,但礙於螢幕的畫面大小限制,仍有美中不足之處。因此第四種功能,則是可外接周邊設備(例如SONY所推出的PS2遊戲機),透過i-mode的連線直接上網。

至於在費率方面,包含了300日幣的基本月租費、封包通信費(每128bite索取0.3日圓)和部分需要額外收取訂閱費的網頁月租費(例如訂閱CNN的新聞需繳交月租費300日幣)。

經過這麼一番的介紹,相信讀者對於「傳說中」的Dokomo的i-mode服務不再僅限於想像式的瞭解了吧!國內的WAP服務雖然具有無線通訊的功能,但礙於收費昂貴、以及內容的不足等問題,並未如開放之初所想像的蓬勃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到i-mode成功的發展案例,筆者相信只要業者願意發展出低費率且內容多元化的無線通訊內容,必然可以吸引許多年輕族群的使用,進而促使更多內容提供者的主動投入,最後就如Dokomo的i-mode一樣發展出一套可行的收費機制,為內容收費機制寫下一個成功的案例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