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的股權結構與企業族系

特約撰稿/林龍生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的嶄新機會,引發了一波接一波的創業風潮。擁有技術或者創意的許多年輕冒險家們,勇敢地投入資金創立許多dot
com公司。面對著網路商機的快速變化,為了讓公司有更多資源來拓展業務,新創公司大多會接受大企業或創投公司的資金,讓出部份公司股權。經過幾層的投資、合資關係之後,新創公司和許多大企業之間的關係也呈現了一種網絡化的趨勢。

大多數的新創公司在募集資金時,都會搶搭網路投資熱潮,向大企業或創業投資公司提案,希望能得到他們的青睞,獲取創業初期急需的資金與知名度。著名的企業與創投的投入,不僅為新創公司帶來資金挹注,也帶進了他們擁有的企業網絡關係。例如美國著名的CMGI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就致力於將被投資公司組合成一個具有合作綜效的企業聯盟網,讓每一家新創公司得以迅速累積資源,建立市場灘頭堡。得到CMGIKPCB的投資,對許多新創公司而言,就像加入了一個兄弟姊妹眾多的大家庭,擁有著廣大資源與網路社群的認同。

然而,並不是每一家新創公司都能幸運得到大型企業或創投的眷顧,多數的網路新創企業必須依賴較小規模的中小企業做為資金與業務來源。這時創業老闆們就必須活用企業策略聯盟來創造更多的價值,或者尋求成為有別於大型企業家族成員(family
member)的俱樂部成員(club member)。前者是採取小兵立大功的聯合策略,藉由網路連結的特性發展市場機會,與既有市場的大型企業可能處於競爭關係;後者則著眼於藉由次一層(second-tier)合資關係先進入大企業的整合體系內,維持著自身經營權的若干獨立性,但也展現效忠既有企業權力階層的意願。

從新創企業主的觀點來考量,如何選取適合新創公司的投資伙伴,顯然不能單從資金需求的角度來考量。如果自身企業的長期成長與成功要件必須與某些企業結合的話,接受哪些企業或創投的投資、接受投資之後股權結構的規畫,就成了重要的課題。接受投資的同時,也將影響新創公司的企業族系屬性;儘管多數創投不會干預經營,但仍舊是包絡著新創公司的一個大傘。在多數企業已經介入網路事業的現在,新創公司如何在企業市場權力族系中定位自己,確實是不能沒有的認知。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