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如何尋找市場利基

記者/陳詩蘋

網路上新創公司多如過江之鯽,一份由創曄公司對創業團隊的研究報告即指出,網路創業已經成為一種「職業」,而且對某些創業者來說,「創業會上癮」,約有近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創業成功,他們還會再創業。由此可得知,隨著近幾年來的網路商機熱潮,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企業都想成立一家「達康」(
.com)公司,似乎與網際網路沾上一點邊,就等於取得一張吸金執照。

這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初創階段的創業者,投資金額約在一千萬元以下,創業的模式,多半是純網路公司,而六成左右的創業團隊想要以B2C為主,其次是B2B
(二二%)、社群(一一%)及網路廣告(七%)。
想要網路創業的公司,多半是處於概念階段,少部份稍具雛形,部份開始營運。網路創業團隊從概念形成到落實營運,中間大約需要三個月至六個月的時間,但卻約有超過一半的團隊,尚未證實其營運模式是可行的,因此許多執行力不夠的團隊,恐怕會在創業階段就胎死腹中。因此本篇中筆者將從成立網路新創公司的基本面來看起,試圖去歸納出一家新創公司應該如何找尋其在市場中的利基點,爭取獲利的機會。

一家新創公司首要便是應該評估公司運作的可行性,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分析指出,在美國的創業模式裡,凡事都要有一個「焦點」(Focus),他強調,事實上台灣和美國一樣有許多的創業與成功機會,但是美國市場很大,只要有好的點子就可以成功,並得到相當高的報酬,但是同樣的情況如果在市場狹小的台灣,所能達到的成就卻可能是相當有限。因此一個新創公司如何在浩瀚的網路世界中,仔細分析顧客與環境,找到它的焦點,或說是評估公司運作的真正可行性,便是其致勝的關鍵因素。雅虎創辦人楊致遠說,在商場的競爭中,應該在最好的時機,才搶第一,而這也是雅虎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該公司所推出的產品或是服務應該是可以被市場所接受。在一個既定的市場中,不可能只以一種方式滿足所有顧客,因為有著太多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在網路世界中更是如此,產品、服務個人化的趨勢就是為了迎合口味不同的網民,所以一家新創公司應該了解環境中的關鍵角色–
供應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的喜好與需求,針對某一市場區隔佔有優勢,推出市場接受度高的商品才有獲利的機會。

最後我們必須承認能夠在網路上賺到錢,還是需要內外部環境的配套措施和一套合理的獲利模式。有了好的點子和商品,若是不能有執行力的工作團隊和良好的金流、物流等外部環結配合,導致市場風評不佳,很快的就會被忠誠度不高的網民所遺忘。其次我們戲稱「燒錢」的網路公司最希望的就是能夠開始在帳面上獲利,「刻不容緩」(Now
or Never一書作者瑪麗‧莫道爾指出,網路是一個「動態交易」的商業環境,所有的供需將會有更為頻繁、敏銳的互動,因此企業需要發展出能迅速回應的能力,不斷重新改寫的收益組合(包括:購買者、產品和付費方式)做好產品配銷、善用消費者資訊、建立一個以客戶經驗為基礎的品牌,才能創造出企業無法模仿的價值,才是延長新創公司生存壽命、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近來網路股崩跌後,多數創投業者對於標的物的投資趨於保守,許多分析師預言,跟著這股震憾而來的,也恐怕將有一波創業團隊消失的風潮出現。其實這次那斯達克股市狂跌事件也給國內前仆後繼的新創公司一次省思的機會,如何謹慎的評估市場的機會和進入網路世界的時機,將是未來的重要的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