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科技消費學」幫你更瞭解數位時代的消費者!

記者/李宜玲

「消費性的電子商務是否真的商機無限?!」可以說是目前所有經營、投資者心中一個最大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顯然先得問問我們的消費者,是否願意上網、上網之後又是否願意在網路上從事消費行為?!就如傳統行銷學所說的,要賣產品,首要的是要瞭解你的消費者,在網路世界裡,這仍是一則不變的金科玉律,不過,要從何種構面來分析瞭解你的消費者群,則是另有學問。

「刻不容緩」的作者Mary Modal,亦是現任美國佛瑞司特研究中心(Forrester
Research Inc.
副總裁在書中提出了所謂的「科技消費學」概念,用以取代傳統制訂行銷策略所依賴的「人口統計學」、「消費心理學」的消費者分析構面。

美國佛瑞司特研究中心在針對美國超過二十五萬名的北美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調查後,發現「在調查消費者會不會上網,她們會花多少錢,以及她們會購買何種商品方面,人口統計學裡提到的年齡、種族、性別等因素,都比不上消費者對於科技的態度這項因素那麼關鍵」。這項重大的發現引起了她們進一步的研究興趣,最後提出了一套消費者分類系統「科技消費學」來解釋網路新經濟時代的消費者。

「科技消費學」中提出三種區隔消費者的參數,分別是:「對於科技的心態」(樂觀抑或悲觀)、「購買科技產品的經濟能力」、「採用科技的動機」(家庭、娛樂或者事業動機)。並歸納出高收入的科技樂觀主義者大多屬於最早上網購物的「早期採用者」,而高收入的科技悲觀主義者、低收入的科技樂觀主義者則屬於「主流消費者」,最晚加入購物行列或者永遠不會加入的「猶疑排斥者」則通常是低收入的科技悲觀主義者。作者認為,這套分類系統對於傳統公司或者新興公司瞭解其公司產品的客層屬性能提供有效的幫助,最後各網路商家可以再對其消費者上網的動機,來設計產品與服務,擬定行銷策略。

藉由這套消費者分類系統的延伸分析,作者也嘗試回答了兩個最常見卻也是最困擾著網路經營者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這場網路競賽裡,「新興網路公司」和「傳統公司」誰將會是最後的勝利者?第二個問題則是傳統公司到底該不該或者在何時進入網路世界,而又該如何擬定其網路世界的經營策略?

作者認為在目前電子商務尚未進入大眾市場的時期,「早期進入者」仍是各網路商家的主要顧客,但往後真正能決定電子商務成敗與否的,卻仍是「主要消費者」。這樣的說法和以往其他所有科技產品的獲利原則相仿。作者因此認為新興網路公司在初期雖然先佔了先機,但是傳統公司在市場成熟期,卻可佔得品牌知名度的優勢。最後,新興網路公司和傳統公司唯有各憑其優勢,採取不同行銷策略,多頭並進,才能進一步與人競爭,搶奪市場。

「多頭並進」的策略尤是作者不斷強調的!對於擁有極大包袱的傳統公司尤然如是。因為其既有的客源相當複雜,其中不乏對於上網購物「猶移排斥者」,該如何兼顧是其中一大學問。既然各種類型的消費者兼有之,各企業公司唯有針對不同產品品牌、消費者類型擬定不同的行銷策略,才有可能兼顧兩個市場,「大小魚通吃」!

這本書中對於數位時代的網路消費者有極精闢與清楚簡易的劃分與說明,「科技消費學」更是釐清了我們一直以來對於網路時代裡消費者消費行為可能的錯誤認知。你還在用男、女,老年、年輕人、兒童等等人口變相定義你產品消費者的輪廓、劃定你的消費市場、擬定你的行銷策略嗎?或者你該閱讀此書,嘗試著使用「科技消費學」來重新思考你網路事業的經營策略!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