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櫃試用送到家 串連電商非常時期繼續銷售

近期整個台灣市場有點彷彿回到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期,從母親節開始,市場一路冷颼颼,甚至是上半年最大的母親節特惠檔期,幾乎百貨業、品牌在實體通路上大多都是雙位數的衰退。

但也因為電子商務的佈局、品牌官網的完善,加上百貨通路電子商務也越來越完整,實體通路衰退的部分,藉由其他電商銷售還是能去彌補,但不能否認的是實體通路在這波衝擊下,普遍受到重傷的雙位數衰退。

然而,有了去年的實戰經驗,加上疫苗覆蓋率的關係,消費者心理心態其實也沒有去年那樣恐慌,儘管市場人流不若以往,但有恨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居家隔離的關係。

當消費者不能出門的同時,透過各種行動商務、電子商務、直播、團購等的促銷,雖然可以刺激衝動型消費者,或者是本來就需要補貨的消費者購買,但對於像是專櫃比較高單價的商品,很多時候可能都還是需要先試用才會有所感受。

不過,試用這件事也是有學問的,也不是說單純的試用這麼簡單,試用的同時,透過專櫃人員的溝通、講解、促銷等,進而達到交易則是百貨專櫃人員的工作所在,但當人流不前往實體專櫃的同時,品牌必須生存、必須交易,消費者又需要試用的同時,讓專櫃品牌不得不開始將試用的概念直接寄到消費者家裡,讓消費者使用、試用的當下,如果滿意的同時,進而前往相關品牌官網、電子商務通路購買儼然形成現在行銷的最新模式。

但所謂的第一線人員則成為現今產業鍊的犧牲者,品牌倡導各種網路購買優惠下殺,犧牲的是專櫃第一線人員的生意,但說真的,當消費者因為大環境關係不願意出門的同時,品牌又必須生存的大前提下,犧牲真的也是必然的。

第一線的專櫃人員當然業績也是慘淡,特別是品牌在其他通路所推出的各種優惠更是強於百貨專櫃的同時,絕對是很難競爭下去,特別是2022年已經面對本是上半年最優惠的母親節檔期,消費反應不若以往的同時,在目前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似乎也無法繼續依傳統模式經營下去,相對犧牲的就是目前第一線的營運模式,唯有待疫情明朗才有可能轉變市場模式,但,當大家已經習慣電子商務上的各種促銷、刺激後,未來實體、百貨要如何回穩?不免也讓人擔憂。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