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科技新趨勢下的零碳時代 ESG帶領綠色浪潮強勢崛起

記者/黃婷容

一間公司經營表現的好壞,過去大致可以透過EPS、KPI窺見端倪,但到了近年,這些量化指標已經不足以成為評判的標準,隨著科技趨勢腳步的快速邁進,科技減碳、綠色再生成為世界大廠提高能源使用率的重要政策。ESG挾著一股強勢的綠色浪潮崛起,零碳時代成為新21世紀全球共同實踐的目標。

■ 零碳時代成為新21世紀全球新目標。(圖源自 / Unsplash)

什麼是ESG

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ESG的概念,隨後便成為國際投資原則的重要指標,不僅全球法人機構管理資產超過一半以上皆有採納,台灣ESG資金規模更是位居亞洲第二。ESG由三個面向組成,分別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

  1. 環境(E,Environment):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生物多樣性、汙染物管理、水資源管理等環境污染防治與控制。
  2. 社會責任(S,Social):關於勞雇關係、勞資關係、客戶關係、員工平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維繫管理。
  3. 公司治理(G,Governance):關於公司組織揭露、薪酬比率、供應鏈管理、依循GRI準則宣告等公司穩定度與品牌價值管理。

最早關於企業社會責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是在1999年,由時任聯合國秘書長Kofi Anan提出,其定義為企業在進行經濟發展、使用資源時,應同時承諾遵守道德規範、重視環境保育、提升相關利害關係人福祉。但在實務運作上,一些投機取巧的企業不斷對外聲稱關懷環境、關注社會責任,實際上卻無所作為。此時,ESG的出現補足了實務上缺乏衡量指標的缺漏,且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更加受到全球的關注。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的公司為例,ESG評分越高的企業,受到金融危機波及的程度越低,相對地,當投資人信心越高,將會使企業帶來越穩定且低風險的營運模式。

零碳時代的重要關鍵字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不久前甫剛落幕,其會議的重點在於探討全球各國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淨零排放」、「減排」無疑成為全球供應鏈在下一個十年共同的目標與挑戰,關於零碳時代必懂的新興關鍵字正熱烈受到討論。

■ 「淨零排放」、「減排」成ESG熱門關鍵字。(圖源自 /今周刊)

綠色浪潮指標

  1. GRI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詳列ESG須符合之指標,作為可接露的工具標準。
  2.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3. DJSI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由美國道瓊公司、歐洲STOXX公司、瑞士蘇黎士永續資產管理公司共同推出,進行追蹤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
  4. SASB (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由美國舊金山成立的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對於ESG議題的重大性地圖索引。
  5. TCFD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於2015年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提出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小組面向考核。

減碳相關指標

  1. 淨零碳排(net zero CO2 emissions)、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人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移除量,在一年內取得平衡,移除方式可以透過減量或是外部抵銷機制進行,如碳匯。
  2. 淨零排放(net zero):淨零排放包含二氧化碳外的其他溫室氣體,如CH4、N2O、HFCs、PFCs、sf6、nf3等等。
  3. 碳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ETS):亦稱限額和交易機制,實施總量碳排管制,開放排放量低的企業將其額外配額出售給排放量較高者。
  4. 碳權:在碳交易市場中,買賣雙方被承諾的碳排放量,其單位為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
  5. 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消費者購買環保、低碳產品需付出的價差。

ESG國際趨勢與台灣法規比較

隨著全球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世代來臨,永續發展成為國際公認首要重要的新課題,除了致力發展經濟體的同時,各國也開始注入了數萬億美元的綠色投資與綠色振興(green recovery)。

以美國為例,總統Joe Bidden計畫要為氣候變遷投入破兆美元,從經濟、交通、能源等方面考慮碳排放量,並祭出立法實施碳排使用者付費的相關措施。日本首相菅義偉則提出,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打算於2030年禁售純汽油新車,須改為電動車、油電混合車與燃料電池車等,並大力發展離岸風電與氫能源。

台灣也將以實際行動響應全球化的減排作為,為了強化企業對於ESG的重視,金管會正式宣布,除了深化上市櫃公司的內部責任控制外,同時也要求上市櫃食品業、金融業、化學工業,及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00億元的公司,皆須採用GRI原則編制永續報告書,公開揭露相關ESG資訊,以利與相關利害關係人達成良善的溝通。

■ 全球為了響應綠色永續,各國均提案做出改變。(圖源自 / Unsplash)

ESG於新科技變遷下的企業實踐與未來發展

綠色浪潮推波助瀾的速度刻不容緩,世界企業大廠也紛紛跟上ESG的腳步,以手機大廠蘋果為例,蘋果已喊出將在2030年實現「100%碳中和」。在實際的政策上,蘋果環保、政策與社會倡議副總裁Lisa Jackson提到,未來新款的手機將使用100%環保回收的磁石材料,且在包裝盒內不再附上耳機與充電器。而在供應商的合作上,將推動供應鏈採用可再生能源,以原材料採購透明度與追溯機制、生產廢棄物零填埋、用水管理、可回收包材等方法進行目標規劃。

搜尋引擎的最大龍頭Google也提到,未來會加倍重視永續性,是否足夠「環保」將成為影響商品與服務跳出順序與準確性的關鍵。在Google Map的設定上,未來將更清楚標示電動車相關設施位置、交通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等。

回看台灣國內的企業實踐,製程耗電量高的排碳大戶「護國神山」台積電率先設定在2025年完成碳達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台積電為台灣實踐永續發展的領頭羊,早在2019年就已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於政策上則是積極採購再生能源,並且導入負碳技術,整合廢棄資源純化後重回製程使用。半導體封裝與製造龍頭日月光則是四度在道瓊永續指數供應鏈管理項目中獲得最高分,除了透過高層決策者直接共同參與,也將工廠投入自動化關燈工廠的智慧化轉型、建置敏捷性團隊與嚴格挑選重視永續價值的供應商。

ESG不應單單只是一個口號,製作永續報告書也將不只是整理一本數據精美的文書,眾人實際了解永續發展對於環境、社會的重要性,成為必備的核心觀念。而對於企業而言,深度了解自身產業的核心產品與服務,進而回應其不可被撼動的價值,才是實踐永續經營、永續發展的最佳良方。

■ 企業找到核心價值,更容易實踐永續經營。(圖源自 / Unsplash)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