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統整2021經濟走向 衝擊下為零售所帶來的改變

記者/李忻錞

COVID-19影響全球經濟 重創台灣產業發展?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調查報告中,發現2021上半年爆發COVID-19社區感染,使疫情驟然升溫,改變大眾原有的生活方式:許多企業實施分流上班或遠距辦公,而學校也開始實施遠距教學等。全球的經濟產生劇變,台灣的產業也深受其害。在本國眾多產業中,受到疫情影響呈現負成長的產業,最明顯的為服務業中的觀光旅遊、餐飲業、商品零售業,其次為製造業中的半導體產業、網路通訊產業、零件業等。

疫情衝擊零售、餐飲、物流等 營收產生巨變?

許多企業在面臨突如其來的經營環境改變時,因無法積極轉型、無法滿足非理性爆量的市場需求等狀況,對自己企業永續經營的能力產生質疑。以台灣的流通型企業為例,在面臨2021社會環境改變時,將現有物資透過供應鏈有效分配於各個地方,使民生物資、居家飲食、醫療設備等,不會在嚴峻的環境下短缺,使大眾看到台灣服務業強而有力的經營能力。雖然部分產業掌握因應的對策,但有些產業仍受到嚴峻的衝擊:

  1. 實體零售業營收天差地遠:百貨賣場於2021年營收狀況均陷入全面衰退,以軌道商場經營為特色的京站為例,營收年減9%。另一方面,隨著宅經濟宅娛樂的興起,3C家電零售的營收卻呈現爆發式成長,其中以順發於2021年的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71%為首,其次為燦坤成長40.9%,以及全國電子成長14%,三大企業最為顯著。
  2. 重創旅遊餐飲業經濟發展:因社交管制,旅行業、餐飲業的營收衰退狀況最明顯,也是最先進入數位轉型的產業之一。旅行產業中,藉由Airbnb內部數據指出,2021年預訂住宿的比例相較於2020年同期大幅減少,可得知疫情使旅客對旅程充滿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餐飲產業中則是以主營聚餐與宴會型企業營收衰退6%,是各大行業中衰退最為顯著的。
  3. 物流產業轉敗為勝:第一波疫情,最先受到影響的產業為物流業,但經過了轉型,物流產業相較於去年,2021年的營收是倍數成長。國際海運受惠於全球運價高漲,截至2021年營收成長均超過100%,此外,科技園區因受惠於半導體及電子製造業物流需求增長,營收年增22.6%。

隨著疫情日漸趨緩,零售、倉儲、物流在進入後疫情的時期中,又該做好什麼準備呢?

拓展市場 新零售業者應做出市場差異

許多零售業者將線下會員轉往線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使零售業者、數位零售商、分析消費者數據的科技公司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根據經濟部統計發現2021年線上零售商營業額創歷年新高,從原有的39.99%上升至41.9%,反觀整體零售業只有上升0.2%。近年來,直播銷售成為疫情下許多業者新的通路選擇之一,在數位化越來越成熟的環境下,要如何與其他業者做出差異是新零售業者最大的挑戰。

■ 線上零售業者轉往線上。(截自/Pngtree

新零售模式來臨 供應鏈管理備受關注

近期,無論是供應鏈斷鏈、物流資源短缺或庫存不足的倉儲問題等都深深影響著消費者對店家的忠誠度,因此有許多零售業者開始優化供應鏈系統,打造高彈性的供應鏈,搭配資訊科技技術減少物流倉管成本,結合數位產品為消費者打造數位用戶體驗,使線上的消費者願意來到線下進行購物或體驗。

如何有效管理倉儲 達到供需平衡穩住營收?

隨著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愈來愈快,如何管理短效期的商品成為一大課題。以豐富的資料來源平台建構銷售模型,使業者擁有即時的銷售監控與訂貨建議,並將庫存監控區域化,使附近的商家可以互相支援提升倉儲的彈性,並建立智慧化供應鏈,將採購、物流、交易等流程,整合成商品週期的各階段系統,導入智慧科技的預測與分析,才能有效掌握商品上市的時機。

■ 結合智慧科技技術,將其運用於倉儲流程中。(截自/Pngtree

優化物流管理 打造貨暢其流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數據指出,受到宅經濟的影響,物流營收年增達27.1%,且物流的管理與產品的供需是相輔相成,都需要即時且精準的調節能力。物流本身就牽涉各種無法預期的變數,相較於倉儲管理更難確保服務的速度,但透過物聯網與AI即時監控等資訊科技,監控、提醒、追蹤整體貨品與配送的過程的方式確保送貨過程,藉此提升物流品質,使顧客體驗、營業額及獲利能力得以提升。

■ 結合物聯網與AI技術,追蹤物流,提升品質。(截自/Pngtree

面臨未知的改變 零售業的趨勢與發展

面臨未知的環境改變與各種因變管制措施,許多零售業線上化後,朝著電商業績顯著成長與重創實體通路的兩個面向發展,因此許多企業主一直在提倡數位轉型,但我們到底要怎麼數位轉型,唯有改變固有的想法並提升競爭力,維繫好良好的線上線下顧客關係,所謂的數位轉型,並非是把系統數位化就是真正的數位轉型,而是從顧客視角出發,透過數位工具了解顧客的愛好與精準地回覆顧客的需求,藉此提升顧客的忠誠度與提高成交與跨售的商業機會,使線上的顧客願意到線下體驗服務,才能以智慧零售的方式因應時代的挑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