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債務減肥策略

特約撰述/林龍生

從媒體產業的歷史來看,似乎沒有一天不是競爭日益激烈、為了訂戶數或收視(聽)率征戰撻伐,從有線電視系統的兼併、廣播電台的合縱連橫、到近來蘋果入台引發的報業降價促銷戰,不是大規模促銷就是巨幅降價,媒體企業老闆的口袋真要夠深才行。然而經營打仗除了靠企業的自有資本支撐以外,媒體業依靠金融舉債的程度也是日益加重。雖然台灣的媒體企業主大多不喜歡向金融機構或投資人借貸,但是在若干併購頻仍或營運虧損的產業中,負債比例也像國外的情形般日漸升高。為了企業的財務健康著想,有遠見的媒體老闆應會積極思考債務的瘦身方向。

無獨有偶地,最近美國媒體管理界討論的話題之一,就是Comcast在去年十一月買下AT&T Broadband之後所進行的一連串負債減肥策略。Comcast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大動作,使得它在短短四個月之內,降低了近90億美金的銀行貸款,負債對現金流量比由去年底的5.1降到今年第一季的4.2,證券分析家甚至預測這一比率年底會降到3。債務瘦身策略得到投資圈和金融界一致的肯定,究竟Comcast是怎麼做到的呢?

當Comcast接收了AT&T Broadband的同時,也承受了AT&T Broadband複雜多樣的債務。於是Comcast的財務主管首先鎖定短期(一年)借款和Bridge Loan,兩者合計約89億美金。藉由Comcast較佳的債信評等、利用利率處於低檔的機會,以借新還舊的refinancing手法,將短期借款轉換成三至四年後到期的銀行貸款(平均利率2.6%)。接著經由金融市場直接發行商業本票(平均利率7.8%)、處分時代華納娛樂公司持股、以及賣掉若干位於蒙大拿山區附近的有線電視系統給Bresnan公司,Comcast便籌到近56億美元現金,成功地將整體銀行借款由去年底170億美金降到三月底81億美金,整體負債則由原先295億減少23億,三個月內降幅相當於7.8%,而手頭上還有38億美金!

除了財務手段的操作之外,營運面的績效改善也是健全財務體質的關鍵。Comcast接手原來AT&T Broadband後,整體MSO的戶數、ARPU,以及EBITDA現金流量等指標也都有了具體的改善,更加深了投資人與金融圈的信心,也促成了Comcast這麼短期間能在資產負債結構上大幅改善的成績。

由以上Comcast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清楚了解本身財務優劣勢的認知、專注於自身經營長處而果決處分非必要資產、以及投注於長期經營績效改善的努力等,對媒體企業積極降低負債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對大部分台灣的媒體經營者來說,除了還停留在親朋好友資金周轉的時代以外,因應即將到來的大資本、大格局產業競爭態勢,是不是能汲取國外經驗而預作準備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