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自有黃金屋? 淺談網路購屋

記者/黃舒彥

網路購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在1996年底,當時太平洋力霸等大型房屋仲介公司陸續上網,當時還有專門的房地產資訊網正式開放,提供上網者各種購屋資訊,以及房地產法律資訊、節稅方法、銀行貸款辦法與利率等相關訊息。一年後,太平洋房屋積極導入虛擬實境網上購屋,消費者可充分了解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所委託的房屋外觀、內部格局、裝潢及室內、室外景觀等,也能定點360度旋轉勘察。身為市場競爭者的信義,更是不甘示弱,全面更新網路,獨家提供配對服務。

太屋和信義兩家在客層服務、資訊提供、網路科技上互相較勁,即宣告了房仲業結合現代科技服務之勢不可擋。不只太屋、信義等房仲公司對於購屋網站有高度興趣,像080househouseweb.com房屋網等房屋資訊網站亦先後成立。業者對於網路行銷寄予的厚望在今日看來,或許是一種迷思,但也可以解讀成實力的蓄積,當視燒錢的速度論之。

時間繼續向前走,來到了不景氣的年代,國內房地產蕭條及全球網路泡沫化的雙重壓力下,房地產業者預估三分之二以上的房地產網站要關站,最後真能獲利的將房地產網站不到十家。
以房仲公司各自獨立的專屬網站來說,這樣的衝擊大不了就是網路行銷策略必須扭轉,網路成交的美夢破碎;但對於大多數屬於「非營利性」的買賣屋資訊、租賃或相關不動產資訊提供的網站而言,受限於本身網站內容、服務、流量和點閱率,很難靠廣告維生,部分以付費會員開闢財源者,不是被迫開放會員、就是陷入會員更少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這樣的困境並不難了解。沒有消費者會在悠遊網際間,順道買了一間房子;而在資訊透明化的網路裡,資訊通通抓在手上的客戶也說不準會選擇哪一家成交。原來大家津津樂道的網路特性,在進入障礙低的情況下,不但創造不了差異化的優勢,也綁不住無忠誠度的網民。網站維繫都如此困難了,網路購屋怎麼可能形成熱潮?一般的調查報告通常也都由房仲公司在操刀,可信度令人質疑,就網友上網的目的主要在蒐集資料來推論,業者當以資訊的深度與廣度、快速更新資訊以及利用網站維繫客群為首要目標,至於網路購屋成交,似乎不大符合人性。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