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迷霧 簡單才是王道

記者/邱志豪


隨著網路頻寬的增長,七彩的跑馬燈、動畫式的廣告已經是網站的基本配備,沒有加個影音視訊好像會很遜,看到任何正夯的訊息就跟著同步更新,巴不得把所有時下最in的資訊跟程式通通塞進自己的網站或blog裡。這樣看起來很酷炫的網站,卻是在這資訊時代裡的那支煙囪,嘴裡吐的不是黑煙,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資訊煙霧」(Data Smog)


其實早在1997年的時候,David Shenk就提出了資訊煙霧的概念。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訊息被電子化,複製與傳遞的成本也因此大大的降低。也因此越來越多的訊息開始在網路上出現、複製、傳遞以及再複製,這樣的現象導致網路上的訊息越來越多,而使用者就像是置身在煙霧之中,不知哪些是有用的資訊,而哪些就只是純粹的煙霧彈。


還記得電子信箱中,那些所謂「請務必轉寄」的郵件嗎?這些信件在使用者的轉寄之下,有些信件一轉就轉了五年之久,甚至到現在都還有人在轉寄這些不知何年何月、何時何地開始的電子郵件,或是各種令人抓狂的垃圾郵件(Spam)都是資訊的煙塵。網誌的使用上一樣有與上述相同的情形,以無名小站為例,使用者是可以咨意地引用其他使用者的文章,更甚者還有直接複製貼上的。而這樣的功能卻可能會讓資訊煙霧的問題更加嚴重。


除了資訊的內容之外,網站跟網誌的形式與設計也是一種煙霧的來源。以Youtube為例,雖然開站的立意甚好,但在某些層面上卻造成了資訊的爆炸,標題與內容不符的影片不算少;同一部影片會出現在不同使用者帳號,甚至是不同的影音分享平台,美其名是增加影片的曝光度,減少搜尋的困難度,但實際上只是爲了增加所謂的網站流量與人氣,網誌上更是常見這樣的情況,甚至有教使用者如何衝網誌人氣的文章出現。或是在進入某些網站或blog的時候,接收到的是閃動的背景圖、喧鬧的BGM,不僅傷了使用者的眼力,還損了使用者的聽力。


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資訊時代,各家網站為了能夠勝出,無所不用其極的增添各種炫麗的動畫跟影片,或是蒐進全天下的各項知識。但Shenk認為其實簡單才是生存的王道,從早期的Google的成功來看,其實主要就只是依靠單純的搜尋服務而已,更不用說他那著名的白色首頁,但就是這樣的簡單突顯了Google的專業與能力,讓Google能夠擠身於網路巨人之列。


商業網站的經營者也好,個人網誌的編寫人也罷,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從這大片的迷霧中,找到指引方向的指示牌,才能夠減少資訊煙霧的影響與危害。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