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機器人當道? 淺談ChatGPT 和Chatbot的產業應用!

記者/陳淯萱

自從OpenAI於今年3月14日推出GPT-4模型後,聊天機器人、人工智慧,再次成為最流行的話題,ChatGPT的活躍用戶數在發布後呈指數型成長,它只花兩個月,活躍用戶數就超過1億,打破抖音(TikTok)9個月,和Instagram 2 年半的時間。

什麼是ChatGPT?

首先淺談ChatGPT的母公司 — OpenAI,由營利組織「OpenAI有限合夥公司(OpenAI Limited Partnership)」 和非營利組織 「OpenAI股份有限公司(OpenAI Incorporated)」組成,在2015年由Sam Altman、Tesla執行長Elon Musk等人創辦而成。

GPT是「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語言模型,透過大量的詞彙學習,它能根據使用者輸入的詞語,精確抓出應對資訊,進而給出符合上下文、又具有邏輯性的回答,又因為搜索資訊的來源包含網路、新聞、維基百科及社群媒體的貼文,我們在使用上,會覺得ChatGPT的回答很自然、很「類人」。正是這種便利性和可聊天性,讓科技巨頭們紛紛砸錢投資,展開在生成式對話機器人領域的競賽。

■ 生成式對話引擎ChatGPT(圖截自/Unsplash

我們與台版ChatGPT的距離

雖然ChatGPT的功能包山包海,撰寫文案、計算數學、編寫小說、論文,甚至連程式編碼也在能力範疇內,但此技術也反映出背後龐大的資金成本,建置一台有用的ChatGPT需要強大的數位神經網絡和可信賴的大量資料供機器學習,OpenAI 2020年發布的ChatGPT-4建置成本是26億美元。

在此浪潮下,我們也希望有自己的「台版ChatGPT」,但國內面臨成本和技術問題,以OpenAI和台灣的國網中心比較,前者有1萬片運算加速器,我國僅有2048片,微軟投資100億美元,我國科技部年度預算為33億美元。換言之,除了科技巨頭OpenAI,獲得微軟龐大的資金挹注,或Google、Apple等本具雄厚資本,否則,要將ChatGPT的優勢運用在現實中難度很高,因此本文將探討Chatbot在企業間的實際應用情形。

ChatGPT和ChatBot的差異

誠如前面提過,ChatGPT 是一種語言模型,而Chatbot又稱聊天機器人,是依賴事先建立好的問題,讓使用者選擇、提問,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有深度機器學習技術,達到流暢對話,後者則透過人力和時間設定內建對答系統。

現今聊天機器人最普遍的運用是搭配通訊軟體(LINE及Messenger等)解決客戶常見問題以及提供產品、服務資訊,是節省客服支出、銷售成本的智能推手。

■ ChatBot,提升顧客體驗、節省成本的智能推手。(圖截自/Linebot

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產業應用

聊天機器人不同於語音助理Siri,只能進行侷限性的對話和基礎指令例如,播放音樂、天氣預報、設定鬧鐘等,ChatBot能幫助業者在現有基礎上,優化服務、吸引更多消費者。以美妝業為例,曾有美妝業者結合線上FB、LINE客服和線下真人客服,再利用LINE Chatbot提供消費者線上肌膚檢測,進而推薦適合保養品,不僅提升成交量,也建立起消費者資料庫,利於日後推播個人化廣告與產品,再搭配會員集點、專屬優惠、快閃活動通知,就是一個藉由ChatBot吸引顧客的典型例子。

另外餐飲業者則是將Chatbot導入點餐系統,首先用官網、LINE@列出店家資訊、地址等,提供線上點餐及訂位服務,並且把葷、素、過敏原等資訊建入Chatbot,快速解決消費者疑惑,對消費者而言,省去打電話向餐廳解惑的時間成本,對餐廳業者而言,也節省客服人力,並且獲得消費者飲食偏好,可用於行銷決策、餐點優化。

機器人當道的世代?

聊天機器人協助企業輕鬆獲取第一手消費者偏好資訊,有助於公司精準行銷、強化顧客體驗,可見不論是Chatbot或是ChatGPT,只要跟AI有關,都將成為主流投資項目,根據市調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m預測,Chatbot在2016年的全球市場有近1.5億美元產值,有望在2024年達到10億美元,而ChatGPT則是掀起AI軍備競賽,科技大老們大手筆投資此技術,相信在未來將會很大程度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產業需求。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