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媽媽買菜網收攤了 生鮮電商難克服硬傷進入冰河期?

記者/張萱

網購盛行的時代,講求保鮮和時效性的生鮮搭配上新冠疫情紅利,讓生鮮電商在近年大發利市。但日前傳出東森集團旗下的「熊媽媽買菜網」在本月8日熄燈,自建的冷鏈倉庫將陸續退租,一倉不留。

熊媽媽買菜網是台灣第一家純生鮮電商,2019年由東森接手經營,接下來三年剛好碰上疫情爆發,業績一度火熱,民眾居家時間變長,加上健康意識提昇,許多人轉向在家開伙。熊媽媽主打都會區的即時料理需求,在雙北推出3小時機車快速宅配,去年年中三級警戒時,每日訂單量暴增三到五倍,即使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仍有成長,卻不堪長期虧損,東森果斷決定收攤。

生鮮電商在先天上有許多劣勢,食物需要冷藏冷凍,保存期限和耗損率也高,像熊媽媽這種純生鮮電商,必須培養自己的機車物流隊和建置冷鏈倉庫,成本較其他綜合電商高出許多,即使業績正成長仍無法抵消龐大的營業成本。還有大環境的因素,疫情紅利逐漸消退,外加台灣蔬果銷售體系非常成熟,生鮮取得方便,農產批發有八成的主要通路還是超市和傳統市場。

從對岸的生鮮電商市場也可看出其消退的趨勢,大陸的生鮮電商鼻組「每日優鮮」近日公布2021年的財報,大幅虧損上百億元,成本增加是主因。因此每日優鮮在今年七月藉由「收縮業務」減少虧損,關閉前置倉模式下的極速達服務,僅保留次日達服務,另外還有大幅縮減人事成本,從2019年到現在已裁員97%,目前僅剩55名全職員工。

大陸其他生鮮電商競業像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仍保有前置倉的快速宅配服務,各家紛紛開發其他特色業務來維持競爭力,像盒馬鮮生表示將提高自有產品銷售和專注經營會員制,叮咚買菜增加共享自行車服務、企業管理諮詢等斜槓業務,每日優鮮則和影音業者合作做起直播購物極速達。

即使各家業者紛紛想辦法突圍因應生存保衛戰,但顯然效果有限,年中的618和年底的雙11購物節,有別於以往大灑優惠券和祭出流血破盤價,今年異常低調,可見生鮮電商市場正走入一個低迷的水逆期。

大陸的電商研究員分析,生鮮本質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時效性、後端供應鏈、區域性等的要求很高,整體的產銷供應鏈和銷售模式必須建立的相當完整,發展的最大難點主要是中游的物流基礎設施、品牌建立和獲客環節。相較於每日優鮮這種資本相對少的獨立業者,綜合電商平台有先天的優勢,因本身已有一定的客源基礎,也有既有的物流配送渠道,在從事生鮮業務時能夠均攤成本,即使收縮戰線也能靠本業支撐,在戰損上自然比獨立經營的業者輕的多。

回到台灣,也有綜合電商看好生鮮市場紛紛搶進,全台最大電商momo今年六月推出3小時超市快配服務,但就如同大陸的生鮮電商已逐漸冷卻,momo今年底對於這塊的願景也趨向保守,表示將優先發展其他電商項目,顯見對於生鮮電商的商模仍持保留態度。

從實體轉進電商的全聯也看好消費習慣改變和通膨影響,結合實體門市配送到家的前置倉模式,推出小時達服務,全台目前站點有600家,另外也在foodpanda外送平台上架,從今年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業績已成長3倍。專家分析,像全聯、家樂福這類實體店,即使網路沒人買,還有實體店的業績,耗損一定比純網路電商低,利用實體門市進行供應鏈垂直整合,成為獨特優勢,更加穩固經營生鮮電商的基礎。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