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能源也分立場?G2下西方與中國的地緣爭奪戰

記者/Howie Su

(資料來源:TWI

投入潔淨能源不是減碳這麼簡單而已

美參院日前通過「通膨削減法案」,即便民主黨與共和黨對此法案意見大相徑庭,但在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投下關鍵最後一票後有驚無險通過了這項3,700億預算的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當前美國為對抗氣候變遷與投入潔淨能源」的最大計畫,預期讓數億資金投入新電池研發、風能、太陽能等產業。當然,受益者之一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美國政府將為購買電動車提供每輛7,500美元的租稅優惠,看來特斯拉之前的賭注在未來可以變現了,但其競爭者福特與通用汽車也獲得此優惠,多家機構預測,未來美國電動車產業的企業價值將更進一步提高。當然,其他受惠者也包含了太陽能版、風力渦輪發電機、電池以及關鍵礦物加工等製造業,一場綠色能源革命在美國即將上演。

不過,如果把視野拉到全球來看,可發現潔淨能源的投入不只是產業發展或淨零碳排而已,還包牽涉到背後兩大勢力的較量—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與中國為首的非民主國家在世界各地的角力,在未來十年至十二年,地緣政治或許是經濟發展最大驅動力之一,而且無論是政府或產業,從電商、物流、零售、製造、太空等領域,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選邊站,這種以意識形態為導向,輔以政策驅動的商業環境,是反全球化的最佳例證。

中國早已透過一帶一路佈局新能源投資

根據Earth System Science調查,中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28%,高於美國的15%;不過,中國本身也是投入最多投資於減碳與發展潔淨能源的國家,2000至2020年間,中國在全球152個國家投資1,60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已經能與世界銀行或其他國際組織相提並論,而在中國2021年喊出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時,該國在綠色能源投資早已開始,2019年,中國綠色能源投資排名全球首位,高達830億美元,比美國與日本總合還多。例如中國東風電器在衣索比亞建造120兆瓦(megawatt)的風力設施、正泰電器在辛巴威建立1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這些項目幾乎都是透過一帶路,由國營企業(state-owned-enterprises,SOE)帶頭參與。

不過,這樣的投資也引起全球關注,許多觀點指出,中國投資綠色能源最終目的並非幫助環經改善,而是拓張其影響力—政府影響力,無論是標準制定,或是掌握關鍵上游原物料,甚至透過銀行放貸鉅額款項給貧窮國家,這些做法都是越來越多國家關注其積極性的原因。

中國在潔淨能源投資金額名列世界第一(資料來源:Hinrich Foundation

綠色能源投資是否成為地緣政治下的戰略資產?

當斯里蘭卡宣告破產後,許多專家開始觀察中國是否接管其港口,停入間諜船與潛艇,或是派遣駐軍「保衛」相關資產。因此這些與基礎建設相關的綠能投資,開始被質疑是否本質上為中國提供綠色能源,或是作為未來可能的抵押品,如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或索羅門群島皆投入一帶一路,期望中國綠色投資能減緩當地海平面上升的議題。事實上,西方國家當前能採取的反制措施其實不多,非洲大陸與太平洋許多地區皆為中國國有企業與投資基金插旗,而掌握這些綠色基礎建設,也許也變相掌握未來該國人民生計的命根子。不過,在斯里蘭卡爆發債務危機,孟加拉也被點名可能為下個爆發國後,許多國家開始減緩、暫停、重新協調與中國的合作項目,加上中國近來舉行一連串的軍演,讓許多當時一窩蜂投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開始覺醒。

未來可能所有合作都傾向與國家安全掛鉤

當前商業準則最終要已非比較利益,而是「陣營選擇」與「國家安全」。從供應鏈到數據使用,再到綠色投資與資訊安全,所有的合作項目開始分邊站,有人聲稱是新冷戰開始,有人認為基礎建設本來就不應落入外人之手。當前印太經濟架構已經形成,雖然尚無看到具體市場機會,但已將綠色投資納入未來與其他國家合作項目。以新加坡而言,該國在2021年與美國展開綠色能源與供應鏈合作,而歐洲、日本、韓國也開始跟上,這次潔淨能源市場規模大小將不是以產值與產能作為主要區隔,而是國家聯盟的立場,以及美中間角力下的結果來決定。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