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末開始蔓延的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巨大改變,在疫情相對嚴峻的2020至2021年,世界各國為挽救經濟,紛紛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央行減碼降息、印製鈔票,間接導致熱錢湧入股票市場,因疫情衍生的需求,例如電腦、車子等消費性商品,亦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然而到了現在,全球疫情紅利逐漸耗盡,讓大家最有感的是全球性的通貨膨脹正在發生,且股市熱度不若去年。
美國聯準會在6月升息3碼(升息1碼代表利率提升0.25%),調幅為1994年以來最大,被稱為激進升息,再加上市場對全球經濟體質的疑慮,造成美元持續走堅。因為在國際市場上多數商品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會推升進口成本,進而增添通膨壓力,因此世界各國為有效抑制通膨,不得不同步升息,以亞洲市場為例,南韓央行7月升息2碼,菲律賓升息3碼。各國央行升息也使得熱錢流向相對穩定、高報酬的國家。
■美國央行升息對國際市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圖截自/Unsplash)
那麼美元走強對亞洲各國貨幣的影響為何呢?日圓持續走貶,上週日幣兌美元貶破139,創24年來新低點,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Kuroda Haruhiko)向來抱持以貶值帶動出口,刺激消費的態度,且通膨發生的時候必須同步加薪,讓民眾得以因應物價上漲。韓國財長秋慶鎬(Choo Kyung-ho)指出美國升息會造成憂慮,但無資本外逃風險,因近期資本流入國內債券市場,且過去利差擴大時,也沒有發生資本外流。至於台灣,其經濟命脈,半導體科技業與韓國相似,須更謹慎面對南韓的央行政策。
至於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泰國,今年泰銖兌美元貶值大於8%,隨著泰國鬆綁防疫規定,有望用觀光產業增加外匯收入和經濟發展,有利支撐泰銖。印尼為石化燃料、棕梠油和貴金屬的出口大國,讓印尼盾相對抗貶。印度的情況則和印尼相反,其國內仰賴天然氣石油進口,長期的貿易逆差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再加上本身疲軟的經濟,使得美元升息恐造成其資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