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為何人人都愛「快」商務? 第三代零售業的興起與挑戰

記者/陳淯萱

世界各國不論貧富,普遍存在人口從郊區往都市移動的現象,時至今日,都市化程度愈來愈高,小家庭及獨戶的數量日益增長,民眾對於「少量」商品的需求也因此提高,另一方面,科技和商業模式的進步,我們對於從購物到取得物品的耐心也愈來愈低,再加上疫情催化,使得「快商務」(Quick Commerce)近年在全球快速崛起,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

什麼是快商務?

快商務顧名思義指的是:快速交付貨物。24小時保證到貨,線上外送平台等都屬於快商務的範疇,其核心價值是用最快的速度滿足消費者需求,可說是傳統電商的加強版,用科技服務顧客,靠的不只是交通系統的升級,還得優化倉儲管理系統、透過AI預測以降低時間及人力成本。

■近幾年興起的快商務產業(圖截自/Unsplash

快商務在台現況

台灣隨處可見的外送平台如Uber Eatsfoodpanda和快速配送物流如lalamove顯示出快商務近幾年在國內遍地開花。根據行政院調查結果,六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近70%,2020年獨戶比例26%,2020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08萬元,2021年機車持有率60%,高度都市化、獨戶家庭數增加、相對高的可支配所得,以及超高機車持有率促使我國形成發展快商務市場的絕佳地點。

以外送平台foodpanda為例,據資策會2020年調查,其以79%的高占比成為國內民眾最常使用的送餐平台,市場滲透率為亞太區第一,2020年2月,foodpanda正式推出虛擬超商「pandanow 熊貓嚴選」提供生鮮、日用品等線上訂購,客戶透過app下單,經由倉儲人員揀貨再交給外送員配送,平均20分鐘內送達,此外,熊貓嚴選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顧客輪廓,推送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選物,並且調整品項排序和庫存。

去年5月疫情席捲之下,人人避免出門反而形成一股助力,熊貓嚴選在三個月內增加300個品牌、1300種商品,foodpanda董事總經理方俊強表示:「熊貓嚴選之所以能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關鍵在於龐大的用戶數、共享外送資源和靠大數據選品精準行銷,虛擬超市效益極大化,讓快商務深入大家生活。」未來預計往中南部發展,並且將此套服務模式和數據共享給其他夥伴,合力開拓外送市場。

■foodpanda推出熊貓嚴選線上生鮮超市(圖截自/Unsplash

訂單暴增仍無法轉虧為盈?

因疫情影響,加速了外送服務發展,成為和餐飲業者緊密連結的產業,疫情期間美加地區和俄羅斯訂單翻倍、歐洲地區成長三倍,台灣在三級警戒時期也有三成的成長,但整體而言,全球外送平台仍處於虧損狀態。美國外送平台Uber Eats 在2020年虧損60億美元,歐洲外送平台Just Eat Takeaway在2021上半年財務表現為虧損,而創立在英國的Deliveroo在2020年度也是淨損約2億3000萬英鎊,無法獲利的原因在於,外送平台為了達成平台、店家、顧客、外送員四種角色合作流暢,需耗費極高的開發、維護甚至是人事成本。

那麼如何解決這樣的困境呢?外送業者轉虧為盈的方法包含用差異化建立品牌忠實顧客、建立集點回饋機制提高黏著度,最重要的是擴大「規模經濟」除了和餐飲、零售、電商業者合作以外,還得開創更多元的服務,例如:代送及代購物品、購買旅遊門票,化身成顧客的生活助理,處理零碎瑣事,是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中國的外送平台美團外賣就是以包辦生活大小事,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成為亞洲地區唯一賺錢的平台,否則單靠訂單抽成、廣告費用仍不足以應付成本。

■擴大規模經濟是快商務業者的首要之務(圖截自/Unsplash

疫情帶來的轉機

疫情之下,對許多產業造成衝擊和被迫轉型,卻也意外的讓快商務產業加速發展,對於外送平台可說是重整和拓展業務的重要時期,即便現在多數業者未能獲利,但也逐漸發展出一套新型商業模式,因應世界居住結構改變和數位科技發展,快商務確實是潛力龐大的產業,但要長遠穩定發展,必須達到提高規模經濟、顧客基數和忠誠度以及擴展周邊服務。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