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疫情下的轉機 餐飲與生鮮的數位轉型

記者/翁忠宇

從2020年起,全球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嚴重肆虐,近期台灣更因為進入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政府令所有餐飲業者禁止開放內用,對於大部分業者,必定會造成嚴重的虧損。然而要如何在這場疫情戰役中存活,許多店家選擇進行數位轉型。

外送經濟上升  在家就像在餐廳

多數店家因為無法內用的關係,因此選用外帶、外送的方式,並與餐飲外送平台業者合作,許多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也是如此。知名泰國料理品牌瓦城,在全台實體店面中佈建百家雲端廚房,每家門市最多皆可提供旗下五個品牌的餐點及餐型,也開發研製出11款外帶餐盒,將整桌的佳餚濃縮於其中,並透過與FoodpandaUber Eats合作提供訂餐優惠。消費者除了可以使用外送平台獲得餐點外,也可以選擇到店自取,而為了能夠讓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更加安心的取得餐點,瓦城集團在「安心餐廳」更加升級,已先後在全台23家獨立街邊店導入包含專屬取餐窗台、自動取餐叫號機與店門口QR Code點餐掃碼等裝置,並加強取餐效率、降低取餐逗留時間,以確保社交距離維持,也加裝社交距離告示牌、等候距離線等。

■瓦城提供雲端廚房,提供多項旗下品牌菜品。(截自 / 瓦城

利用外帶、外送等方式購買外食,讓許多店家在疫情之中也能看到轉機,但部分消費者也因害怕外食不安全會有防疫疑慮,因此將目光投向了自行在家下廚,能看見烹調過程能夠更放心。然而在防疫政策下,呼籲民眾沒有必要不要出門,「該如何購買食材」就成為一大痛點。

生鮮外送時代  三十分鐘到你家

疫情帶給餐飲業嚴峻的考驗,但也為生鮮電商帶來崛起的機會。在2020年,台灣生鮮及食品線上銷售金額年增21.5%,高達新台幣862億元。實體超市業者爭相加入生鮮電商。全聯身為超市霸主也看中此次商機,於今年年初宣布在雙平台上推出宅配外送服務,同步在全聯PXGo!上線「小時達」和Uber Eats平台開店。號稱全台最大冰箱的全聯,利用短距離生鮮外送服務,能使各式生鮮食品能在最新鮮且最短的時間內送達消費者的手上。但對於全聯而言,生鮮外送最大的挑戰在於庫存水位以及揀貨,為此全聯大幅優化庫存系統,商品低於一定水位時就會警示。並且在五月初,拓展至六都中諸多門市,讓店員手持一台揀貨PDA,可以隨時整握庫存狀況。踏入生鮮超商的全聯,預計年底前增加到200家店,服務範圍擴大至全台,且目標單店業績成長可達12.5%。

■全聯小時達生鮮外送,三十分鐘將食材送到家。(截自 / 全聯福利中心

小農開通路  產地直銷蔬菜箱

防疫期間購買生活物資,除了超市的生鮮外送以外,線上購買「蔬菜箱」也是個好選擇。蔬菜箱其實早在13年前就已誕生,為了確保新鮮食材的品質,以及解決有機市場生產跟銷售的對接問題,因此有「百寶箱」的創意產生,且依農場狀況,直接配送會員家庭人數所需的蔬菜果物到府。而目前台灣許多在地小農為了因應防疫減少出門的需求,推出新鮮蔬果「居家防疫蔬菜箱」,再次掀起熱潮。南投仁愛鄉農會,為了幫助農民們在疫情期間度過難關,從5月起推出「巴萊好新鮮3+5蔬菜箱」廣受好評;而6月再將鄉產咖啡、茶葉、段木香菇等農產組成「防疫生活箱2.0」。利用網路表單填寫訂購資訊、以及線上付款轉帳,讓各地民眾可以在家安心線上下單,免出門幫你宅配到家。以線上購物的方式代替過去實體接觸的消費模式,為農民拓展出應對防疫期間的新通路。

■居家防疫蔬果箱,新鮮產地直銷。(截自 / 仁愛鄉農會

台灣目前仍處於疫情緊張的情況,各個產業皆受到不同的影響,也因疫情促使了做出商業模式上的變化。餐飲業者選擇與外送平台合作,但如何整編現有資源、加速數位轉型、串連線上線下行銷等也成為一大問題;實體超市打入生鮮電商,面對實體與線上的串聯,揀貨、退貨等問題也浮出水面;小農防疫蔬果箱,在解決民眾短期防疫需求後,日後又要該如何創造差異化價值。各種型態的數位轉型,間接造成人們生活型態上的轉變。雖然目前在餐飲配合外送平台以及生鮮電商上仍有改進的部分,但數位轉型是必然的趨勢,未來將如何變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