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社交媒體的發展趨勢:聲音科技的戰國時代

記者/郭上暐

早在2004年起,Podcast(台灣稱為播客)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的主流數位媒體,然而過了將近16年後,隨著消費習慣漸漸改變,科技的進步再加上藝人和YouTuber的推波助瀾,Podcast才開始在台灣蓬勃發展,如今在疫情的衝擊下,好不容易崛起的Podcast,將不得不面臨到Clubhouse此新興語音平台的挑戰。以下就兩款語音平台進行功能性與市場性分析:null

■不少專家認為Clubhouse正逐步壓縮Podcast的生存空間,甚至在不久後的未來將完全取代後者,然而真是如此嗎?(取材自/Unsplash)

Clubhouse與Podcast的功能性比較

兩款平台乍看之下極為相似,然而就功能層面上,兩者仍有不小的差異,以下將詳述兩者的功能比較:

  1. 稀有性: Clubhouse提供社群隱私的功能,使用者可選擇能加入聊天房間的對象,且使用了「閱後即焚」的機制,不會保存聊天房間的語音內容,也使得該內容產生了獨一無二的價值,讓人有不想錯過任何精彩內容的需求,而Podcast的演講內容則是採用預錄模式,並公開給其他使用者,沒有明顯的稀有性價值。
  2. 互動性: 多數人普遍認為,Clubhouse擁有Podcast所沒有的即時群體通話功能,因此使用後者將無法和其他參與者有所交流,但其實Podcast近期也發展出線上即時問題、競賽以及電話辯論的現場版本,然而知名度與Clubhouse相比仍差了一大截。
    null

■互動性仍是Podcast的弱勢。(取材自/Unsplash)

Clubhouse與Podcast的市場性分析

如此看來,Clubhouse似乎較符合當下的消費需求,不過僅有功能上的差異,仍無法證明Clubhouse的成功,接下來就兩者的市場性更進一步地分析:

  1. 收聽時段: 根據Digital News Media 2019的調查,Podcast的熱門時段主要是在通勤(大眾交通工具、開車或騎自行車)或工作時,另外在做家事時收聽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收聽Clubhouse的用戶則主要集中在晚上8點後,而這時間點多為於下班時間。
  2. 目標對象: 根據Improve Podcast網站分析,Podcast的聽眾年齡多位在28至33歲之間,屬於教育程度高,且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的族群,例如大學畢業生、專業人士或企業家,出乎意料的是,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收聽Clubhouse內容的主力客群則多為40至60歲的高年齡層,較適合開發數位長輩市場。
  3. 內容設定: 在Podcast的主持人會藉由結合自身形象設定與當今時事來設計主題,因此內容主旨較為明確,相反地,由於Clubhouse強調即時互動的緣故,主持人多半只會提出討論方向,其餘內容則透過聽眾的參與而產生,這導致了Clubhouse中的討論主題不易聚焦,且知識架構不如Podcast嚴謹。
    null

■高齡化市場與希望有人陪伴的需求成為聲音社交的發展趨勢。(取材自/Unsplash)

完全取代?和平共存?

就上述的比較,Clubhouse雖然有令人稱讚的即時交流功能,但該項優勢並無法長久超越Podcast,且根據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的觀察指出,Clubhouse的網路聲量自春節年後,日平均僅1,500筆,想要完全取代Podcast在目前看來仍不可行。

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Podcast未來必能安枕無憂,根據SoundOn《2020 H1 台灣Podcast產業調查報告》的調查指出,高收入聽眾最偏好的節目型態,並非是大眾所認為的知識型節目,而是具陪伴性質的聊天型節目,且最能勾起聽眾的消費意願,顯示Podcast的市場將不再是過去單純求取專業知識的聽眾,如不加以轉型,遲早有一天會被其他平台所取代。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