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 Spotify」殺出血路 線上音樂拚多元化服務

記者/張萱

亞洲天王周杰倫9月發行新單曲「說好不哭」,在各大音樂數位平台上架。加上五月天阿信的助攻,發行不到12小時,在中國大陸的騰訊旗下三大音樂平台銷售額突破人民幣1500萬(約新台幣6400萬),發行三天就賣出超過台幣一億元,這是大陸數位音樂史上賣的最好的付費數位專輯。

2016年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收入麾下,成立騰訊音樂,被稱為「中國版 Spotify」。騰訊音樂2019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總營收為57.4億元,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7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8.576億元,相比上季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8.76億元,本季度轉虧為盈。

中國大陸一向被認為是盜版猖獗的國度,民眾卻愈來愈願意為了好音樂掏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大陸網路音樂用戶達6.08億,到了去年底增長3229萬,經過這些年的產業變革,大陸在線音樂的版權意識逐漸養成。有研究指出,近6成使用者願意在滿意內容質量的前提下付費,這項收入佔數位音樂總收入近6成。

騰訊音樂營收開紅盤,象徵音樂付費的時代即將到來?雖然騰訊音樂擁有7億活躍用戶,但要把這些人完全轉化為金主卻有難度。2017年付費用戶為1700萬,轉化率只有2.8%;相比之下Spotify用戶1.4億,年付費用戶6400萬,付費轉化率高達43%

據艾瑞諮詢的報告顯示,大陸數位音樂用戶平均年齡為28.7歲,這當中高學歷高收入者居多,但整體用戶付費額度較低,每個人每月花費不到40元。

數位音樂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盜版,為此大陸在2015年發布嚴格版權令,管控數位音樂業者不得發布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防止服務商壟斷獨家版權等措施,努力鞏固數位音樂產業。

在官商齊力的音樂消費變革下,騰訊音樂也收到了良好的成績,2019年第一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6.54億人,與上年同期的6.25億人相比增長4.6%

多元服務、多角化經營 成線上音樂平台決勝關鍵

線上音樂平台百家爭鳴,光是靠歌曲數量和流血價格戰,恐怕已不足以吸引消費者,如今更講求創新和互動式的多元服務。年輕用戶已從單純聽歌轉為自我展演,例如K歌、聽音辨曲、錄音後製等功能;另外社交性也相當重要,和朋友互享歌單、評論、發動態等在音樂平台上也不可或缺。

大陸數位音樂平台的收入主要靠用戶付費、廣告和版權收入為主,如今業者正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拓展多元營利管道。例如騰訊音樂自身產品資源,另外發展出音樂電商、粉絲經濟等多角化服務;阿里音樂結合異業,發展出線上線下音樂演出一站式服務的獨特變現模式。

台灣數位音樂發展瓶頸

Spotify指出,台灣音樂產業60%的營收靠線上所得,目前主要業者有Spotify、Apple music、KKBOX,以及今年七月加入戰場的LINE MUSIC。但據LIㄧNE MUSIC統計,全台僅34%的用戶有使用數位音樂內容,實際付費用戶只佔了6%,相較於日韓等鄰近國家付費比例達10%以上,台灣這方面相對來說較低,如何轉化「免費仔」成為付費戶是業者的一大課題。

即使願意為了串流音樂付費,但民眾已習慣吃到飽,付費單曲和專輯還有發展空間嗎?商研院數創中心指出,有些消費者較注重自主性,如果喜歡某單曲,就會針對這首歌去購買,未必要以月租費的方式買一堆不見得想聽到的。專家認為,現在屬於階段性過程,當數位音樂市場更成熟,自主性更強的消費者就會更願意購買單曲。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