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共享經濟 安全疑慮藏隱憂

記者/李祐萱

Airbnb自2013年起開始經營台灣市場,如今在台灣已經擁有1萬多名活躍房東,並經營3萬多間房源,2018年更有超過160萬的國內使用人次。其中又以旅館房間、類似日租套房的Private Room比例最高,整棟出租形式、Entire Home次之。然而,這種以共享經濟為主的發展趨勢卻也不斷傳出安全上的疑慮。住宿安全的把關除了房東與房客外,政府也應重視租屋安全的相關案例,制定出更符合使用者與服務提供者的規範。

Airbnb增添旅行新選擇 安全疑慮卻層出不窮

紐約時報於2015年的報導,美國一名19歲男子於7月前往西班牙旅遊,並透過Airbnb訂房,不料民宿主人卻將他囚禁在房間裡並性侵得逞。當事人的母親事後控訴Airbnb的態度消極,因拒絕透露房東個資,使受害房客因此求助無門。而近日又爆出住房安全疑慮,根據CNN報導,紐西蘭一對夫妻於上月帶著四名小孩和侄女到歐洲旅行並透過Airbnb在愛爾蘭訂房,未料入住後在客廳發現偽裝成煙霧偵測器的針孔攝影機。一家人雖然在第一時間向屋主及Airbnb客服反應,屋主卻堅稱屋內只有一個攝影鏡頭,Airbnb則承諾會進行調查,但在事後卻沒有主動聯繫,並在兩周後讓該房源重新上架。直到夫妻將此事公布至臉書且經媒體報導後,Airbnb才永久禁止該屋主出租房屋。

對此,Airbnb發表聲明表示,公司的首要任務是維護線上與線下的安全和隱私,公司政策嚴禁裝設針孔攝影機,並會非常認真地處理任何違規行為,將違反規定的屋主從訂房平台上永久移除。但層出不窮的安全事件也讓消費者對Airbnb的安全抱有疑慮。租賃平台究竟是只提供媒合的服務,還是也要為其使用客戶擔負法律刑責?

■Airbnb是不少旅客的訂房新選擇,但層出不窮的安全問題卻也令人擔憂。(截圖自/Shutterstock

觀光局修新法 仍存安全隱憂

然而,除了人身安全外,住宿安全及合法性都仍需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共享經濟的新興產業都面臨了法律界定模糊的問題,就Airbnb而言,無論是房東或房客都有著太多的可變因素,沒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就很可能出現始料未及的安全情況。對此,觀光局於3月26日公布之《發展觀光條例》第55條與55條之1修正草案提到,增加對非法旅館或民宿業者的罰款,由原本最高30萬或50萬,雙雙大幅增加至最高200萬元,同時新增對刊登營業訊息的網路平台業者的連坐責任,同罰200萬元,又稱為Airbnb條款。

■觀光局修訂新法,新增網路平台業者的連坐責任。(截圖自/Airbnb官網)

面對共享經濟的崛起,傳產與新創之爭勢必會掀起波瀾。民眾李小姐表示,出遊時會因為方便性與較能體驗當地生活等因素,而選擇在Airbnb上訂房。但屢次傳出的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希望能有相關規定保障住宿安全。台灣在安全性方面並沒有制定明確的相關法律規範,僅針對非法業者及刊登之網路平台開罰,但此舉真能有效保護所謂「傳產業者」,進而發展全國觀光事業嗎?政府是否能透過訂立新的行業種別以區分舊有的傳統業者,並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才能在面對新興產業日趨普及的情況下,創造雙贏的局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