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商法上路 打擊假貨刷評管代購

記者/蔡馨儀

中國大陸於1月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是大陸首部電子商務領域的綜合性法律,針對個人代購、虛假評價、大數據殺熟、捆綁搭售、商品說明及個人資料的收集都做了相關規定,希望能保障消費者網購權益,但此法案也可能引發大陸電商行業劇烈震盪。


大陸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因假貨泛濫備受批評。淘寶網曾多次因售有「山寨貨」遭受指責,美國貿易代表署也於2011年開始,多次將淘寶、百度搜狗京東等購物平台列入「惡名市場」名單。2018年1月時美貿代表署指稱淘寶網上仍然充斥「大量的侵權物品」,使得淘寶又再度上榜。

因此,新頒布的電商法規定,電商平台內商家若有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將由網購平台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目的希望透過平台業者進行規範及勸阻,若未依法採取必要措施或經警告而逾期不改正,將處人民幣5萬至200萬元的罰款。但是否能有效遏止侵權現象發生,主要仍需看執法力度。

■ 電商法希望透過規範網路企業自身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截圖自/中國人大網官網)

另外一樣備受關注的個人代購也正式被納入監管,電商活動都需進行註冊登記,並依法繳納稅款,這對於大陸近幾年盛行透過微信朋友圈銷售自己的產品(微商)者而言,衝擊相當大,且平台也可能因電商法需配合監管部門進行打擊,不符合要求的賣家可能會被處以封號或罰金等處罰。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