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台灣跨境電商研討會 各方專家來解析

記者/范鈞凱

因應全球跨境電商浪潮,以及台灣中小企業電商化潛力,由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主辦,高雄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及國立中山大學智慧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協辦的「台灣跨境電商環境與成功案例解析」研討會於11月30日在高雄舉行。除了邀請台灣電商領域的產研學代表進行經驗分享,亦有許多企業主及專業經理人與會,共商最新的產業現況及發展前景。

■ 本次研討會既邀請了跨境電商的相關業者進行經驗分享,亦透過專家學者從學術的角度對產業現況加以剖析。

(圖/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在過往的跨境貿易中,廠商往往需要親自前往國外商展,向客戶推銷以及曝光自家品牌商品,然而隨著電商產業的發展,網路提供更快速及透明的內容資訊,已逐漸改變供需兩端的運作模式。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暨智慧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梁定澎指出,在現今的電商貿易中,買賣雙方需要關注金流、商流、物流及資訊等多種資源管道的變化,但是消費平台轉換和電商生態系統重構也不能忽視。

■ 梁定澎認為,電商業者應該重視平台轉換帶出的新市場商機。

(圖/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此外,由於台灣經濟體以中小企業為主,不少業者在推動電商化的過程時,對於本企業是否適合轉型有所疑慮。順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張進忠以自身為例,分享傳統製造業在轉型過程中,尤其是從SEO進入B2B、B2C等平台時所面臨的抉擇。張進忠表示,觀察企業需求及消費者的購物模式轉變,是同類業者在決定下一步前所要優先思考的事項。

■ 張進忠特別分享自身企業在邁向跨境電商時的甘苦談。

(圖/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而談到電商平台的發展歷程,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中南區區域經理廖鴻斌藉由人、貨、場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解釋了傳統供需模式如何轉變至現今運作狀態的過程。同時,廖鴻斌也進一步強調,從買賣雙方的角度來看,消除電商交易的各類障礙,降低互動產生的潛在成本,並提供完善的資訊內容,已成為建立平台生態系統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 對於買賣雙方的互動模式改變,廖鴻斌以人、貨、場三要素加以解釋。

(圖/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根據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17CROSS跨境電商生態村策劃出版,梁定澎及《數位時代》聯合執行的「2018年台灣跨境電商環境調查」顯示,當前台灣尚未導入跨境電商的企業佔總體數量的43.1%,這代表了中小企業在電商發展上還有很多空間。本次會後,主辦方也在現場為企業提供專業人員進行諮詢,使企業能夠更加了解自身需求所在,並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