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風潮再起 播客的聽覺體驗

記者/冼永豪

2014年,一部懸疑推理犯罪劇《Serial》,一舉闖入人們日常通勤時間,或變成睡前的床邊故事,更創下平均單集達220萬聽眾的紀錄,進而成為大眾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以Podcast(播客)為媒體平台的《Serial》在一夜之間爆紅,用故事敘事的手法,將不同領域、不同主題的新聞時事作為內容創作的發想,同時結合聲音、音樂、圖片等多媒體元素,以豐富有趣的方式呈現節目內容,一步步抓住普羅大眾的心。

聲臨其境 優質內容創造聽覺享受

過去播客常以某個特定的主題進行漫談的形式呈現,例如聊政治、經濟、體育等議題,僅侷限在一個領域,以音訊進行單向傳播,缺乏重點導向的談話及和創新的內容是難以得到聽眾的青睞。如今,隨著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出現,創作者開始將UGC (User Gennarated Content) 用戶原創內容結合在播客的內容創作上,針對某一主題蒐集合適的音樂、圖片等,並結合文字素材,以說故事的手法,藉著音訊呈現出豐富與具深度的聽覺體驗,達到聲臨其境的效果。

播客保留了傳統廣播以音訊傳遞感情的優勢,同時克服傳統廣播單向傳遞、定時收聽、內容單一等缺點。藉助網路和科技的發展,將聲音數字化,並由互聯網整合全球的「數字聲音內容」,形成海量訊息源,不僅突破傳統廣播的地域和時間限制,更徹底發揮內容創作與傳播的優勢。聽眾可以任意收聽的節目、時間、次數或調整聲音的播放速度,讓播客的傳播更全球化,同時提供聽眾「雙向傳播」的管道,除了收聽還可與播主或其他聽眾互動,進而打造「異步性」、「個性化」的收聽體驗。

播客風潮吹向商業平台 抓耳又抓心

根據2016《消費者溝通研究 (Consumer
Connection Study
,CCS) 》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5至64歲每月收聽播客的聽眾約佔33%,將近500萬人口,聽眾輪廓與美國市場相似。播客多元化的節目內容逐漸獲得廣大聽眾的青睞,相應的科技和應用裝置也跟進佈局。例如,Apple iTunes將收聽管道移至行動裝置,分別推出Podcast
App「Overcast」和「Pocket Casts」,以跟進行動網路發展的趨勢。另外,Apple的「CarPlay」和Google的「Android Auto」則可將手機與車用音響連接,人們在通勤時間也可以自由享受個人的播客時間。

■聽眾在Overcast收聽「Fortunate
Son」播客節目的介面示意圖。(截圖自/Overcast App Store

此外,各大商業平台也相繼推出播客節目,例如Google在去年三月也發表了首個自製的免費播客《城市配樂 (City Soundtracks) 》,由各地方的音樂人介紹當地的城市與音樂;匯聚了眾多書迷和影迷的中國文藝網站「豆瓣」,在同年也推出付費的Podcast《豆瓣時間》,節目內容則以藝文為主,計畫針對詩歌、電影、文學、戲劇等多元領域推出不同主題的節目。此類播客節目的主題相當多元,能符合聽眾的不同偏好,成為適合填滿聽眾碎片化時間的媒體形態,不僅「抓耳」也「抓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