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同溫層後 展開思想之旅

特約撰稿/潘姿吟

「同溫層」(stratosphere)是這幾年的網路熱門用語,最近Google更推出新的Google Feed功能,想突破同溫層的限制,主張要讓用戶真正接觸到「不同於自己想法」的訊息。

一直以來網路上的各種社群網站、發聲平台、媒體等報導傳播百家爭鳴,每天都有各式的資訊、觀念在流通,乍看之下猶如身處在一個自由發聲、相互交流並試圖理解的世界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獲得的資訊,都是從與自己背景、興趣類似的朋友分享或被動地(例如臉書的推送算法)所篩選後的結果,內容自然少掉許多沒興趣或反感的內容,而沉浸於「同溫層」之中。

尤其在網路社群環境中,志同道合或志不同不相為謀的現象更為明顯,人們會追蹤與自己觀念相近的資訊來源,對於所持的立場,身處同溫層可獲得大力的支持肯定,萬一當中冒出個相反的意見,就極有可能被鍵盤子彈攻擊地體無完膚。這樣的現象在政治或一些敏感議題上最顯著,甚至會被有心人士操作,刻意釋放出易被同溫層所認同的訊息、並選擇性地隱藏部分真相,使人被誤導,形成一種輿論假象,甚至造就想法愈趨偏激狹隘的結果,這也是近期倡導要打破同溫層的原因之一。

再讓我們回到Google Feed APP功能,主打沒有好友貼文的個人化動態牆,僅根據你過去的搜尋紀錄、電子郵件、地圖等過去使用習慣或偏好,來推薦相關的資訊,包括新聞、影片、音樂等多樣化來源,而不受到同溫層中的既定喜好所框限住。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少了XXX說讚、或是某某朋友有興趣等「干擾」而已,個人既定的喜好和興趣還是存在的。

同溫層基本是來自跟你有著相似興趣和立場的朋友,相信對部分人來說,即便少了同好的支持或共鳴,也不見得會動搖你的興趣或立場,因此我認為沒有所謂打破同溫層的問題,而是應該鼓勵「跨溫層」,而跨出的第一步就是抱持開放態度,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有局部而非全貌,沒看過沒聽過,不代表不存在;另一個是反思,懂得思考、適度懷疑,為自己找出解答,各溫層間才有機會彼此理解和交流,也才有機會更貼近真實的樣貌。

跨出同溫層就如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一開始會抗拒,一旦跨入必定有不同的刺激和領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