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麵俱到 台灣泡麵新出路

記者/馬向恩

台灣泡麵產業的發展目前已趨於成熟,品牌與口味的選擇也更多樣,使線上與線下通路的結合成為泡麵業者重要的課題。另外口味多樣化雖是消費者考量的因素,但面對競爭的泡麵市場,廠商須透過各種行銷手法,以「內容」打動消費者的心。

線上線下 泡麵市場找出路

台灣的第一包泡麵「生力麵」誕生於西元1967年,以食用方便、營養為訴求搶下台灣泡麵產業市場的第一位。到了1970年代統一推出了內裝肉燥油包的統一肉燥麵後,在廣告推播與宣傳下,奪得了台灣泡麵市場的寶座。隨後各家業者爭鳴,陸續開發出各款泡麵,像是味王的原汁牛肉麵、味丹的味味A排骨雞麵、維力的炸醬麵,與統一肉燥麵合稱台灣泡麵的四大天王。

面對電商平台的崛起,台灣泡麵銷售量在實體通路與電商平台做拉扯。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資料表示,泡麵在台灣網路購物(B2C)市場上,上架總商品數量普遍呈現成長趨勢,但在零售實體業者通路(全聯福利中心)中元普渡促銷宣傳活動、颱風季節時,電商平台的銷售量則下降,而電商平台的銷售則是在特殊節日,如清明節,消費者會以網路訂購泡麵來祭祖,形成不錯的業績。

網路外賣送餐平台興起,泡麵打著「快速、方便」的優勢下降,消費者選擇變多的同時,造成業者營運面臨更大難題。據世界泡麵協會(WINA)統計,全球泡麵年需求自2013年逼近1060億包的高峰後,開始逆轉下跌,到2015年時已跌破千億包大關。而台灣自2012年到2015年,需求量已少一億包。

內容行銷 以故事打動消費者的心

面對市場環境的威脅,各家泡麵業者除了在口味上的更新,如台酒的花雕雞麵、來一客的韓式泡菜等,也在廣告、行銷上下了不少功夫,如曾經造成消費者廣大迴響的張君雅小妹妹一度贊廣告,近年也改變了行銷方式,以消費者喜歡聽值得分享的故事的特質,朝內容下手與消費者溝通。

統一麵打造一系列「小時光麵館」網路影片,以「不只料理食物,更料理人生的心情故事」為核心理念,影片描述一家的麵館老闆與客人間的互動,為每一位客人的故事,客觀地紀錄微小而關鍵的心情轉折,締造1500萬點閱率,最終還為此開了實體店面。

味丹的雙響泡以「熱血」為核心訴求,用「吃飽了才有力量繼續往前衝,為夢想注入滿滿的熱血」的相應理念包裝雙響泡,讓消費者對雙響泡的熱血形象產生認同,還創造了動漫角色為雙響泡代言的實體包裝,讓包裝跳脫傳統,並以五個角色故事拍攝不同的影片,與年輕人進行深度溝通,成功吸引消費者目光。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