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經濟 從蕭條中崛起的省錢之道

記者/劉皓涵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倒閉,正式宣告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大蕭條的時代來臨,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地區,也吹起一股經濟寒風。在各個產業都面臨窘境時,有一股「平價力量」在全球悄悄興起,並且迅速攻占台灣市場,讓消費者享受省錢又有品質的平價消費!

便宜就能入手 消費價值正在改變

「便宜等於沒好貨」的消費觀念,已經隨著平價經濟的流行而逐漸打破。過去台灣消費者認為,單價愈高的東西,品質愈有保障,東西也愈耐用;走入百貨公司,也都是全球各大知名精品品牌的蹤影。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打破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開始出現小資、平價等消費哲學,台灣的消費氛圍也從奢華高價,逐漸轉為平價時尚,這點能從2004年起,平價品牌在高檔百貨公司設櫃的趨勢中看出端倪。

平價品牌的商品,儘管價格低廉,卻恰好符合消費者追求新鮮與品味的消費態度。10年前是台灣7年級生步入職場的時期,他們是一群強調品味消費,重視生活品質的消費者,儘管初入職場的薪資不高,卻希望能享受商品的質感;此時正逢許多平價品牌陸續進入台灣,包含了無印良品大創Uniqlo等。這些平價品牌除了強調季節商品汰換快速的新鮮感之外,販賣的商品與賣場氛圍也大多設計過,具有一定品味,不會讓低價掩埋了品牌質感,也因此讓平價品牌在台灣掀起一股風潮,加快了消費者價值觀與習慣改變的腳步。

 

歐美日平價品牌進駐 台灣可以借鏡之處

儘管大家熟知的平價品牌如ZARAH&M、Uniqlo、無印良品、Ikea等,進駐台已有許多年,也在北中南部擁有多家分店,但其實當初許多品牌認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不願意進駐,直到歐美日國許多一線大城市營收下降,這些品牌業者才開始發掘台灣市場的消費潛力。

這些品牌進入台灣,多選擇百貨公司作為據點,像是新光三越遠東漢神百貨等,但事實是百貨業者降低設櫃抽成比數,以及被迫給予大坪數的商場面積,積極爭取到的。但這也表示,商場業者認同平價品牌的價值與人潮聚集效應,自願簽下不平等條約。

從上述情形可以回頭看台灣的成衣產業,台灣的成衣產業成熟、生產鏈完整,生產衣物具有絕對優勢;若要與其他國際品牌競爭價格,本土製造的成本也一定能低於他牌。因此,除了把握產品價格的優勢外,台灣業者更需要注重的是品牌的打造,提升產品形象,破除台灣等於成衣工廠的刻板形象,才能打造出專屬於台灣的平價品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