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奇蹟還是危機? 高齡就業新脈動

記者/陳映慈

面對人口結構老化,銀色商機趁勢而起,從日常用品的設計,到食衣住行的規劃,此市場不只是一塊大餅,更要讓高齡者發揮專長。解鈴還需繫鈴人,雇用高齡人力更能讓各產業瞭解銀髮族的需要。

高年級實習生 傳產、服務業走出新方向

台灣自2016年起,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使高年級實習生不再是電影情節,而是現在進行式。國家發展委員會指出,從2016年開始到2060年,勞動人口平均每年以18萬人急速減少。但據勞動部統計,與日、韓、星、美、英、德等國相比,台灣55歲以上就業人口明顯偏低,對於欲二度就業的中高齡求職者而言,政府與企業如何妥善運用高齡人力資源,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是亟需面對的課題。

而續留職場的銀髮族人力其實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像是待人處事較為圓融,更容易被傳統產業與服務業所錄用等。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副教授王安智指出,高齡工作者因擁有較豐富的經驗與專業,對於知識工作的從業者而言,更具有競爭力。但相對的,高齡工作者的專注度與體力都會隨著生理年齡而下降,因此對於一般勞務或需依賴體力工作的從業者而言,高齡工作者的劣勢也大大提升,甚至受到歧視或排擠。

拋開年齡歧視 技能再昇華

「老而彌堅,年齡於我何有哉?」中高齡求職者平時應多接觸不同資訊、培養自己對社會新知的敏銳度,強化自身優勢,擁有隨時能夠返回職場的競爭力,其中家人的支持以及心態更是背後關鍵。面對年輕的主管與同事,中高齡求職者心態的調整也是相當重要,除了與時俱進、順應環境的彈性,更應放下姿態與年輕同事彼此學習,與之相長,於團隊中找出自己的定位,適時地提供自己過去的經驗,企業也藉此創造更多機會。

迎接高齡社會,除了高齡就業者自身的努力,企業、政府,社會上的每個角色都應重新調整,其中進行年金改革只是治標,延緩各種勞退基金的破產時間,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王安智建議,政府應從工作設計(job design)面著手,領導業界提供適合高齡工作者續留職場的職缺,例如業務單位可以考慮提供類似「業務顧問」形式的職缺,對一般業務員提供建議、諮詢,相對的,又不致於排擠一般業務員的機會。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