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觸角延伸至AI技術 帶動數位普惠金融2.0

記者/李玟儀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於上週六(19日)在論壇「消費大金融的未來」表示,網路金融需要走向普惠金融,亦即讓每個人都享有金融服務的基本權利。而阿里巴巴旗下以「普惠金融」為願景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首席技術官程立認為人工智慧AI、區塊鏈、生物辨識的技術,將在未來十年帶動數位普惠金融2.0(Financial Inclusion 2.0)。

螞蟻金服將人工智慧AI應用在金融服務上,提供智慧客服與大數據徵信等服務。程立表示,利用智慧客服理解用戶問題,接著識別問題、解決客戶端問題,準確率已達70%,時間成本也僅需30分鐘,大幅提升了便利性。

■智慧客服聊天機器人不僅能回答用戶問題,還能預測用戶行為、自動引導後續的服務。(截圖自/螞蟻金服

從過去的支付寶到現今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集團致力於大數據和雲端運算,並同時擁有用戶、數據、資金和IT技術之優勢。徵信服務便是利用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的方法,來分析客戶信用的評估模式,稱之為「芝麻信用」。有別以往傳統信用評估方法,芝麻信用協助銀行快速辨別高風險客戶,也降低了0.3%的逾期率。關於模式的可信度,程立藉由分析用戶的租車與訂房行為,證實芝麻信用評分越高,逾期率就越低,代表藉由大數據評估客戶信用不僅具有可信度,同時也是可行的模式。

普惠金融的概念於2005年由聯合國提出,意指有效地提供相關金融服務給中小型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達到金融市場最適化。馬雲也提出未來金融新趨勢,就是要服務那些80%過去沒有被服務的人,去賺那20%的錢。

反觀台灣,從供給面來看,可能還處於發展政策、培養人才的階段,如上週四(17日)剛成立的「身分識別中心TWID」,為協助台灣區塊鏈加速發展,富邦金也於上週三(16日)開始發展智能客服。相比大陸,台灣對於行動支付市場的需求仍低迷,根據資策會MIC統計2015年國人較常使用之交易方式,仍為「現金(59%)」與「刷實體卡片(58.1%)」,行動支付僅占2.7%,可見如何轉化國人交易習慣將是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中的一大課題。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