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行銷 來自虛擬與現實的完美交錯

記者/謝尚

人類自古便發明了遊戲,且根據地點、器具、參與人員的不同,在歷史中孕育出五花八門的遊戲。隨著科技的進步,遊戲的取得更加方便、更加引人入勝,而不論是從虛擬走入現實,抑或是現實走進虛擬,將遊戲作為行銷的核心,都將帶來不可限量的效益。

利用ARG  打造完美虛擬「實境」

遊戲自身便是一項龐大且日進成長的產業鏈,如將遊戲的概念放入廣告設計中,不僅讓廣告有互動性,也能完整地把產品價值融入其中,其中最著名的方式便是另類實境遊戲(Alternate reality game,以下簡稱ARG)。ARG是以真實世界當作平台並透過多媒體傳遞訊息的遊戲,優秀的ARG會包含以下特點:

  • 一個足以讓人行動的好問題:要簡單有力,並與產品有緊密的連結。
  • 誘人的獎勵機制:例如未曝光的獨家電影片段、高額獎金等。
  • 了解受眾玩家:規劃一項適合某年齡層的活動,不需要大小通吃。
  • 講述產品之外的好故事:例如某角色的前傳,或是在主要作品中無法好好講完,但又很想分享的概念與精神。

在商業主導中最著名的ARG行銷案例,於2008上映的英雄電影《蝙蝠俠3:黑暗騎士》所推出的「Why So Serious」解謎尋寶遊戲,絕對是ARG中坐一望二的經典作品。這個遊戲拋出了一個「Why So Serious」的好問題,更是電影中腳色──「小丑」的著名台詞,使人將接下來的遊戲事件和電影劇情做連結。而遊戲團隊模擬做出電影中可能會真實出現的各種報紙與網站,例如,被小丑惡搞的高譚市日報,去建構虛擬的高譚市,讓參與者彷彿處在電影世界中。玩家不但能夠過現實線索成為小丑的共犯,甚至可以實際參與警官哈維丹特的競選遊行,而這些活動最終吸引超過75國的千萬名參與者共襄盛舉,幫助電影創造10億美元以上的票房。

■「Why So Serious」是ARG中的經典作品。(截圖自/黑暗騎士電影官網

行銷新利器  把現實搬進遊戲世界  

國外近年相當流行「模擬遊戲」,讓玩家在遊戲裡擁有某個現實世界中的身份,並使其深陷情境,不但能讓玩家更了解某項產品,還能進一步釐清觀念的重要性,並達到寓教於樂的訴求。《溺水模擬遊戲》是法國的野外防護設備公司Guy Cotton在2014年推出的遊戲廣告,玩家扮演某位乘船出遊卻不幸落水的男子,為了使自己浮於水面,玩家要不斷滾動滑鼠滑輪,但努力至最後玩家仍會溺斃,此時畫面則出現兩句話「在海裡你會快速地把力量消耗殆盡」及「出海時都要穿上救生衣!」驚人的警語,與逼真的互動過程,讓該遊戲廣告在社群平台上大放異彩,也成功地將公司產品和概念行銷出去。

而台灣在2015年末,新聞平台「報導者」運用許多篇幅指出台灣急診醫療面臨的困境,除了像以往利用文字細數困境的來源與影響,更破天荒地為了此專題報導設計了一款網頁模擬遊戲──《如果我是急診醫師》。在遊戲中,玩家扮演急診室的醫生,並要面對多樣挑戰,香港腳、蚊蟲叮咬等小病也要掛急診的病人、需要醫生慰問的病患、真正需要急診的重症患者、排解病患家屬的怨氣、解決日常的生理需求,而隨著越來越快的節奏,讓玩家「真實地」體驗現實中身為急診醫師的忙碌爆肝人生,並能深刻地對報導點出的問題感同身受,以成功達成行銷議題的目的。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