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甯徽
線上的即時行銷,能藉由社群媒體傳播,在線下擁有實體店面的廠商,則可透過重新包裝產品和服務,搭上流行趨勢,創造出具有時下話題性的宣傳,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而不管是線上或是線下的即時行銷,對時間點的掌握,都是不可忽略的執行關鍵。
商機不放過 線下也即時
即時行銷線上、線下作法大不同。網路社群的即時廣告中,許多是利用消遣熱門話題,作為宣傳的走向,強調現有產品的特性,如KitKat巧克力在iPhone6剛推出時,便以消遣iPhone6容易凹折,藉此強調自家巧克力的爽脆口感;然而在線下,多是藉由順應當紅話題,並推出新產品或是新服務,例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當時,全台韓式餐廳一窩蜂地推出炸雞加啤酒的「星星套餐」,讓消費者藉由購買行為,即時體驗,讓即時行銷的效果,轉為消費者實際的行動。
另外,像是搶搭3月日本名古屋開打的「2016中職日職對抗賽」話題,中華航空於二月中推出「中華挺中華」棒球主題班機,加上參賽球星陳金鋒,日前宣布退休消息,也讓產品更添話題性以及賣點;而台灣屏東縣楓港鄉,也看準這次蔡英文當選總統的勝選商機,也即時推出「小英總統故鄉旅遊摺頁」,讓支持者可以跟著總統玩屏東,帶動週邊景點的觀光熱潮,吸引民眾熱烈參與。
話題不delay 創造引爆點
抓緊有限的時間即時行銷,除了順應即時發生的議題,行銷人員也可針對可預期的重大事件,事先進行即時行銷的規劃。例如早在英國王室新成員喬治王子誕生之前,各大品牌早就摩拳擦掌,做好準備等待小王子呱呱落地的剎那,即刻在社群網站上,發表恭賀慶祝的文章。當中如英國幫寶適(Pampers)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皆即時搭上「寶寶話題」,推出廣告,吸引觀眾關注,有效提升銷售。
反觀,線下的即時行銷,相較於線上準備的時間長。線下業者運用即時行銷手法的同時,需要克服與話題引爆點間的時差,而且產品的生產,和實體行銷工具的製造、人員費用,皆需耗費較高的成本,且具有時效性,對廠商經營上的風險較大。但同時也因為實體的呈現,消費者能實際接觸產品或是服務,更可能為廠商帶來實際的消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