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登陸普及電子錢包 僅此而已?

特約撰稿/Rex

那就來個開門見山吧,沒錯,現階段筆者認為Apple Pay登陸僅能起此作用。

昨(18日)Apple Pay正式在中國市場上線,即使上線首日系統出現塞車狀況,用戶們對此功能仍躍躍欲試,其實它對於使用者而言,只是一只「電子錢包」,受到較大衝擊也可能只侷限於線下的實體付款,讓民眾不必再帶著實體錢包,無獨有偶,早於今年初在中國進行內部測試的Samsung Pay也選擇在當天對外宣布,擬於24日展開公測,兩大手機製造商不惶多讓。

「載具」加速電子錢包發展 終將告別實體卡片

不過,電子錢包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為何市場仍對其抱有期待呢?主要在於「看由誰推出」,先前科技企業Google推出的Google Wallet,以及電信商中華電信推出的Easy Hami,都是以電子錢包問世,然無法普及的主因在於「載具」,而手機製造商在這部分中有極佳優勢,當行動載具成為生活必需品時,時時刻刻不與用戶分離,電子錢包的功能便大大提升實體支付的便利性。

況且,蘋果公司2015年第四季財報中指出,中國市場對於iPhone需求強烈,面對手機載具需求仍具潛力的中國市場,再加上穿戴設備趨於普遍,Apple Pay確實能加速落實電子錢包,但苦的卻是金融業者對實體卡片的因應之道。

Apple Pay也確實一種行動支付,以所謂的NFC技術交易,但它改變的只是「支付型態」,與眾所周知的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更是有所不同,筆者試圖以二方面說明兩者間的差異,便能從中看出Apple Pay對第三方支付業者是否產生影響。

  • 線下實體支付方式─
     NFC:無須接觸即可付款,但需有特定POS機
    第三方支付:掃描特定二維條碼確認付款

Apple Pay是以NFC為技術基礎的支付型態,更將手中數張信用卡/金融卡虛擬化,完全與行動載具綁定,進行線上交易時,消費者只要透過載具加密設定(密碼或指紋設定),便可以輕鬆交易,此舉與第三方支付的線上交易大同小異。

線下實體支付方式,也是筆者認為在支付型態上會有很大的改變,即便如此對於第三方支付的影響卻只是冰山一角。第三方支付主要倚靠「二維條碼」,無論買賣雙方都是透過這個條碼完成交易;而基於NFC技術的支付方式,線下賣家必須擁有支援該技術的POS機,消費者只要在手機上操作,不需要與賣家有接觸,便可完成消費,而這也是NFC所標榜的便利,台灣稱之為「感應式行動支付」。

也因為Apple Pay需要特定支援的POS機,才可使線下支付無阻礙,因此選擇與中國銀聯合作結盟,消費者只需在有銀聯標識的ATM或POS機上就可使用,不必擔心銀行差異,足見中國銀聯在消費市場中,對支付環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也與15家中國的主要銀行簽約合作。

  • 扣款方式─
     NFC直接從綁定之銀行卡帳戶中扣款
    第三方支付:於個人帳戶系統中儲值金額再行交易

第三方支付是一種以消費者帳戶管理虛擬貨幣的交易體系,可說是與實際的金融體系有所區隔且獨立的,用戶能藉由虛擬貨幣進行各式金融與消費服務,相較於NFC只是從既有的金融帳戶中扣款,兩者便有所差異,而NFC支付扣款後又能提供用戶什麼服務呢?看來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更能滲透用戶生活,全面提供各式服務,無論繳費或理財,用戶對其黏著度也就更高,反觀現階段的NFC電子錢包,只是縮短支付程序與時間,用戶只會在交易時才想起。

讓我們再往前假設一下,若Apple Pay與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加在一起呢?對於用戶而言,勢必能大大提升線下支付體驗,消費者支付流程會更加順暢。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