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逆襲 魚與熊掌如何兼得

記者/趙翊雯

在行動載具普及、無線網路成熟完備的環境下,電子商務的發展確實極具優勢,因此限縮實體業者的生存空間,致使諸多企業紛紛跨足電商平台,企圖透過線上發展大幅提升企業獲利,但線上經營模式並非百利而無一害,亦有不少以電商起家的企業,在線上遭遇瓶頸,轉而投入實體通路。

線上線下 誰與爭鋒

近期,許多量販店像是Costco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先後投入線上購物平台,亦有不少台資企業像是85度C廣和,也逐漸布局電商市場,可見發展電商平台儼然成為銳不可擋的趨勢,但Amazon當當淘寶京東等網路起家的企業,卻反向增設實體店面,企圖藉由線下方式與消費者接觸、擴大市場,其實線上線下各有優劣,端看企業如何取捨。

線上的經營模式,消彌了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業主可以將節省下來的店租成本、人力資源,轉嫁至產品的價格之上,因此多數電商企業以低價、省時、便利為吸引顧客的主要訴求,然而在來來往往的價格戰中,企業忽略了顧客所重視的消費體驗,顧客忠誠度也無法有效提升,因此電商轉換率一直難有突破。

線下的實體通路,最大的致命傷在於高額的店租成本以及地域性的客源,不僅使企業和顧客在交易過程中,耗費許多成本,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客源更是被稀釋,能接觸到的目標客群變得相當有限,時常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但是實體通路能提供的消費體驗和視覺感受,卻是電商平台無可取代的。

線上優勢成劣勢 逆勢操作突破瓶頸

電商平台所倚仗的低價、省時、便利等優勢,卻限制了電商發展空間,各個電商平台打出價格戰後,顧客便一窩蜂流失至價格最低的交易平台,持續的削價競爭,讓顧客不斷在不同的電商平台流動,顧客進入平台也不一定會進行交易,因此電商轉換率一直在7%左右,並沒有成長性的突破。

時間和空間距離的消失,讓顧客失去產品體驗的機會,當產品單價低時,顧客對於消費體驗也許不那麼在意,但當產品單價一提升,消費體驗的重要性也會隨之增加,顧客會開始注重質量問題,一旦產品出現瑕疵、圖文不符甚至是假貨,顧客便會對平台的信用有所質疑,甚至是喪失信心,大幅提升顧客流失率,而線上平台的逆勢操作,即為扭轉情勢的管道之一,線上線下要如何相輔相成,將成為關鍵所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