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小幫手 另類科技橫掃千軍

記者/楊尹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救難人員救災時的標準配備也跟著升級。除了前述的機器人、無人機以及雲端資訊整合外,另類的救災方式更有3D列印和蟑螂來幫忙。印象中,3D列印似乎還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而蟑螂更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或人人喊打的對象,不過在與科技的結合下,它們都成了我們最新的救災利器。

另類救災科技 3D列印百寶箱
當初之所以會有3D列印的起源,便是為了解決太空站距離地球過於遙遠所衍生出的物資補給問題,因此3D列印可說是在最初誕生之時便擔負了物資供給的重任。而在人力、物力、技術都嚴重缺乏的災區情況下,3D列印的出現更可謂為災區的救難行動與重建帶起了無限希望。

災區物資的供給過程,往往因為過長的補給供應鏈而曠日費時。3D列印的出現,不但大幅縮短物資供給的時間,更在補給的品項上提供了很大的彈性空間,當地救災人員可以隨時依照需求而製作出適合的器具或物資。2010年時的海地大地震便曾經運用3D列印而製作出毫不遜色的針筒等醫療部件、用品。

另類救災科技 蟑螂也能出頭天 

說到蟑螂,人人聞之色變,只知道它是從遠古時期便一直生存至今的頑強生物。但它這一頑強的特性正是它所以能夠幫助我們救災的關鍵要素。首先,由於它們小巧的體型,使其能夠進入救難人員或救難犬所無法到達之處,也能夠在短時間內橫掃廢墟,做一次仔細而迅速的地毯式搜索,縮短救難時間、提高搜救率。

然而這樣的技術並不簡單,屬於工程學中的「仿生學」。研究人員從生物系統中學習,將科技和生物結合,研發出所謂的蟑螂救災。其在蟑螂的身上安裝小型電流裝置,透過其原本的觸鬚和尾鬚以及微量電流的發送,控制蟑螂的行動,進而使蟑螂成為救災人員所用的救災小幫手。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