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行銷術 故事v.s.品牌

記者/陳郁雁

理性的價格評比、功能性較量看多了之後,不知不覺發現,近年的感性行銷競爭,似乎逐漸白熱化。而在感性電商的六大特性裡,其中「故事化」的操作手法尤其常見且深入人心。透過細膩的處理,微妙地揉合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與想法,不知不覺間,便成功觸動消費者的情緒,提升顧客對品牌的認知,甚至是購買和嘗試的意願!

品牌的故事行銷 三種有效方法

從許多知名的成功案例中可循跡發現,原來「說故事」和「打造品牌」之間,存在著強大的關聯性。但造成這個連結的關鍵背景因素究竟為何?原來當市場從過度激烈的各種競爭走向供過於求的態勢後,各品牌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太過多樣化,消費者可說是根本無心比較品牌彼此之間的差異。除了明確但不持久的削價戰略之外,打造能夠激發「共鳴」或「觸動」人心的故事,成為了最強效的應對策略。

根據《遠見雜誌》過去針對故事行銷進行的討論,可將其分為以下三種策略。第一,創辦人故事。這是塑造品牌最常見的手法,更常見於精品業當中,例如TIFFANY、CHANEL、BURBERRY等國際名牌,以及赫赫有名,堪稱智慧型手機界精品的蘋果公司──前執行長暨創辦人賈伯斯。

第二,主打商品成分或功能。這是推廣品牌故事的第二種策略,保養品與化妝品則為典型的實例。第三,使用者的真實故事。其具體作法,多是透過呈現顧客接觸品牌產品後的體驗感想來為品牌發聲;例如舒潔濕式衛生紙,就是以拍攝消費者實際使用的經驗談作為廣告,並傾向以一般大眾取代明星代言人,讓這項最需要親身使用的民生產品得到了最直接的認證。

廣告微電影化 誠實信用為準則

從上面的分類即可看出故事行銷之於品牌的重要性,而開始涉足故事行銷的產業類別,近年也益加豐富了。其中台灣金融業者深耕於感性廣告已久,從2010年紅極一時的大眾銀行形象廣告《母親的勇氣》開始,不懂英文的母親卻孤身一人勇闖海關,僅為出國為女兒坐月子,傳達了「不平凡的平凡大眾」;今年,聯邦銀行也以太魯閣族為主角,拍攝《好好儲存這裡的好》,用「眼淚」和「蠟燭」的太魯閣語”rusuq”,傳達原住民的堅強,打動許多觀眾的心。

除此之外,電信業者也開始拋棄拼命宣傳資費方案的策略,例如遠傳電信即在今年推出了【開口說愛,讓愛遠傳】的好好說系列廣告,分有谷底篇溫度篇那麼遠篇等,傳達「因為有愛,每句話要好好說」的意念,成功提升了自身的形象。至於台灣高鐵,也曾在2008年推出常常回家,陪陪爸媽、2012年推出《買魚篇》的溫馨廣告。

然而,故事行銷雖然有趣且能夠引起高度注意,但若無法突顯品牌特性,將無法讓消費者在接收故事後,將之與品牌之間建立連結,導致只記得故事卻不記得品牌與商品的結果,這也是操作故事行銷必須特別留意之處。另一方面,故事行銷切忌過度欺騙,以食安風暴期間,曾經打著「來自日本,失傳百年的鍋物」為噱頭的無老鍋做例子,當被點破一切都是欺騙的話術之後,商譽和誠信自然全盤掃地。由此可見,故事行銷縱然優點良多,還是務必以誠實為上策!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