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不是只有自己知道 能夠被索引才有價值

特約撰稿/Goris

近年來一堆人舉著旗子高喊著「大數據」的概念,是否在近期開始失去了聲音?因為最終的關鍵,還是必須取決於你是否能運用這龐大的數據解決公司問題,甚至是解決客戶問題。

如果只是要運用公司所累積的大數據來解決公司的問題,這其實一直以來在各公司早就有在做了,無論是消費端的顧客關係管理、客服管理,甚至是行銷端的檢討等,相信你每天都在開的各種檢討報告,都其實都在反映各項數據的結果和對照,而這樣的大數據,就自己公司知道就好。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如今已成為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大數據最大的受惠者其實是來自於資料庫型的網站,或是內容型的社群網站,因為已經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內容量,無論是1年、5年,甚至是10年,都能從中看到各種變化。

再透過這樣的大數據反映之後,目的其實不外乎解決各種關於客戶端的行銷問題,然而,數據的延伸卻容易形成自吹自擂,同時畫圓其說的窠臼,甫剛開始,也許會覺得你的數據分析還有幾分道理,但在深入過後,會發現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窘境。

也因此,大數據的出路必然是必須作成一套能夠讓人索引的方式,從中獲取想要的區間資料,對照自己的各種行銷活動、景氣循環、以及產業分析等,用自我切身的經驗去解讀,才能讓大數據真正有價值。

所以,大數據的提供者最主要的工作其實並不是在解讀數據,而是在精進這些大數據如何被邏輯的整理、索引,同時能夠輕易地呈現出來讓使用者明白,當然,這些數據對媒體來說都是相當珍貴的資產,也不是要你免費提供給全世界使用,就是它會形成一種服務,一種租賃關係,讓使用者可以從中找到想要的資料,而這些資料,也會隨著你媒體或者是社群網站的存在,也是與時俱進的累積和增加,如此一來,你只要持續強化這些大數據被索引的需求和功能,並且維持好大數據持續不斷的累積,所謂的大數據,才會有所價值。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