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行銷 打破迷思建立價值

記者/陳郁雁

常見的五大迷思 跳脫過去迎接挑戰

由於資本市場成長迅速,在行銷型態千變萬化之際,連帶助長了許多人對於行動行銷的誤解,導致部分可有可無的策略,無意之間成為了阻礙。根據INSIDE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的整理,以下常見的五項迷思,正是引發行動行銷效率下滑的原因。包括:第一,僅關注如何觸及行進間的群眾。但其實有高達75%的行動廣告,都是在消費者在家時曝光。第二,認為愈簡單的資訊愈能促使顧客確切達成消費行為。然而,邁入智慧型裝置系統整合的時代後,太簡陋而瑣碎的功能勢必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

 第三、誤以為高點擊率、高下載率和高瀏覽率等同於成功的行銷。事實上,行銷的最終目的當然還是以促使顧客達到實際購物為主,而不只是後台虛擬的高額數據。第四,認為顧客停留時間愈長等同於活躍參與。這項推論表面看似合理卻不符邏輯,因為消費者也許只是閒置頁面,故不可武斷妄言。最後,許多企業都以為必須針對行動裝置打造專屬的行銷策略,但其實只要能適時跳脫過去迷思,妥善經營跨平台的整合行銷,才是接近成功的一大步。

 行動行銷的未來展望 短期與長期目標

行動廣告雖然方便,但仍有其侷限性,例如多為文字性質的簡訊、關鍵字或網站橫幅等。但若以整合行銷傳播的角度分析,無論哪種行銷,短期目標當然都是以「利潤回收」為主,所以行動行銷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現階段的行動廣告運作模式卻非常弔詭,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知名度且帶來短期利益,卻經常因為觸及率過高,引發消費者反感,反而傷害了品牌自身的形象。

 有鑑於行動廣告的短期目標可能適得其反,長期目標之建立,就更應該轉換思考角度,將過去消極的單向傳播調整為積極的「雙向互動」。由於網路本身為一互動平台,因此可以善用這項特點建立口碑傳播的網絡。簡言之,倘若一方面能促使顧客自主關心、發表對商品的意見,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顧客主動以行動裝置搜索品牌或產品服務等相關資訊,才是既能建立品牌價值又能維持消費者好感的雙贏做法。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