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緯倫
近日一篇留德網友懷念台灣便利的新聞,引起極大迴響。該名網友表示德國上廁所要錢,沒有24小時的便利超商等等諸多比較。本文不打算論哪個國家服務比較好或比較不好,也不想討論誰對誰錯,純粹只想從限時便利的角度看待台灣電子商務。
之前就有網路購物業者提出三小時送貨(送書)到家,我就曾說過,服務可以很迅速,但有必要搞這種服務嗎?三小時送貨到家的時候,你可能還在公司裡,幫你收件的是大樓管理員或在家的親人;如果沒人在,這還要讓送貨員撲個空。至於三小時送書到家,如果這麼急著看書,在這個電子書的年代,一秒鐘就可以下載書籍,有必要在三小時內看到熱騰騰的紙本書嗎?除非這本書沒有電子版,否則你可能下班後路過書店,就可以隨手買書了。
我向來認為電子商務標榜的便利是利用網際網路取代實體通路的不便。比如說購買貨品存有疑慮,不必撥打電話而可以網路留言詢問;網路店鋪可以免去實體店鋪的租金水電,甚至費用交易(第三方支付更可以免去先付後付的糾葛)。但時到今日,服務越來越競爭,居然已經到了三小時送貨的局面。然而,三小時送貨可達的地方,想必也是繁華地段,而我們是否又需要如此迫不及待的便利呢?久而久之,是否我們也把這種便利視之理所當然,而廣泛延伸在我們的生活上?
就算是限時但毋須即時的網購宅配到家,有些也不見得必要。第一個就是生鮮,生鮮最好親自去店鋪買,親自確認食物狀況,否則實在沒必要宅配此物,類似的還有蛋糕,因為你也不知道盒子開啟時看到的是不是噁心臭掉(保冷不足)或垮掉的殘體。還有易碎品,碎了都不知道要算在宅配業者還是賣家的頭上。
還以一種限時宅配也很討厭,那就是發生在颱風天等等討人厭的天氣,目前網友多半譴責這種颱風天外送服務。店家如果有良心,請務必停止這種外送服務;颱風天也從來不是當天才知道,客倌們請預先準備飲食。
寫到這邊只是要告訴大家,限時宅配也許是惡性競爭下的噱頭,儘管非常方便,但沒有必要去支持這種讓你很開心但送貨員很辛苦的服務,縱使這種服務會讓你人在他鄉時非常懷念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