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無所不印 可以吃也可以玩

記者/陳郁雁

3D列印的應用範圍,已不再侷限於常見的傳統模型打樣,或進階的翻模鑄造,而是往更加生活化的方向發展,不但可以直接製作功能性的商品,甚至能夠列印出可以吃又可以玩的東西!雖然有些難以想像,不過現在的技術層次,連「食物」、「公仔」和「動畫角色」都可以透過3D列印技術製作了!

食物也可以3D列印 商業化與量產

近年台灣食安問題頻傳,許多可供消費者自己DIY的小家電開始熱賣,例如氣炸鍋和麵包機,不過由於3D列印技術不斷進步,未來又多了3D食物印表機這項新選擇!以台灣金寶集團旗下的三緯國際為例,其認為食物印表機就等同於智能家電,而機身雖容易生產,但開發食材卻是最困難的部分。因此,若欲量產食物印表機,則勢必要解決這項難題。以現階段技術推測,未來可行的做法為推出「列印卡匣」,分為廠商直接販售食物卡匣,或提供空卡匣由顧客自行製作食材兩種方案。

承上述舉例,三緯國際開發的食物印表機「Food Printer」試行時,已可列印出巧克力、餅乾和披薩等食物,而西班牙公司Natural Machines也曾公開展示可以列印餃子的3D食物印表機「Foodini」。除了單純的食物列印,美國NASA也投資相關技術,希望可以善用3D食物列印技術,製作方便且適合太空人食用的食物。目前NASA已與德州一間公司簽訂合約,以開發全功能的3D食物印表機為目標,期望未來不只兼顧太空人的營養,也能讓太空人選擇列印自己喜歡的食物!

從動畫走向活化 3D列印的突破與客製化

傳統動畫製作必須透過數張畫稿銜接轉換,以求達到視覺連貫性;至於以3D列印技術製作的動畫,則需要靠動畫師不斷手動調整角色的表情與動作。以法國短片《Chase Me》來說,就必須列印出角色每一個動作才能營造出連貫性的效果。製作過程雖然艱辛,甚至比監製普通動畫片還要耗時,但該片動畫師Gilles Alexander Deschaud還是認為,透過這項技術,未來一定能發展出品質更好、片長更長,且動作更加複雜精密的動畫影片。

除了製作電影,台灣也開始將3D列印技術帶入校園和學術界。例如大葉大學就開設3D列印技術相關課程,更在今年2月於校內推出3D列印服務,提供學生把無形創意變成有形實體的機會。透過輸出自行設計的角色,即可列印出公仔,並以成品每公克收費新台幣20元的方式計價。由此可看出3D列印技術之應用早已大幅突破,從現在趨勢推估,未來更可廣泛運用在文創產業和客製化商品上。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