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助手還是威脅? 細看機器人經濟

記者/何螢玲

近年來,因為勞動人口的減少與生產成本提升,再加上自動化生產的崛起,造成許多企業紛紛引進機器人來取代勞力,以此提升生產品質,與降低成本,雖然能加速生產的速度,不過,這也意味著,第三次工業革命悄悄地來臨,當然,此趨勢對於製造業的未來發展為一大助力,但對人類來說,機器人經濟在工作機會上無疑是一大威脅。

機器人取代人力  藍領階級恐消失

機器人原先的使用目的是保障產品的生產品質,並加快生產速度,但隨著機器人的發展成為主流後,許多企業開始使用機器人作為生產主力,導致勞工失業問題頻傳,Tyler Cowen教授曾經提到,當機器人經濟越趨成熟後,全球80%的勞工階級將難以生存,甚至須從事更低階的生產工作。

因應機器人經濟的崛起,原先以廉價勞力著稱的開發中國家,也被迫在產業結構上做出一些調整與改變,許多在開發中國家設廠的公司,看好機器人所帶來便利性與未來發展,逐漸將產業移回原屬國家,如此一來,便造成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停滯,使得全球經濟版圖產生極大變化。

產業結構大變 人機競賽展開

機器操作出錯率低且更加精準,從不怠惰,亦沒有個人情緒,因此許多企業便開始購入機器人進行產業升級,根據數據顯示,機器人一次性的購入成本需要25萬美元,卻能創造高達350億美元的產業利潤,讓許多經濟學家開始重新評估機器人所能帶來的效益與未來發展可能性,然而現今的機器人不再只是從事低階的生產工作,新一代的機器人,內建智慧軟體,變得更加聰明,甚至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未來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的工作危機,導致人機競賽正式展開。

綜合上述,機器人經濟早已成為不可阻擋之趨勢,未來我們要思考的是,該如何在機器人世代中占有一席之地,避免被科技下的產物所取代。許多學者認為,傳統公式性、例行性的工作模式會逐漸消失,往後,人類的工作走向應著重於創造力、社交溝通、應變能力等領域發展,突顯自己與機器人之間的差異性,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成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