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電商從何起? 兩岸策略大不同

特約撰稿/葉閔宏

無論台灣或是大陸,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之地肯定是由主要城市向外擴散,因為城鄉差距所影響,使得電商無法均衡的在各角落落實發展,當中牽扯因素甚廣,舉凡技術、人才、成本等,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都是業者所考量的,然隨著近年政府試圖縮小城鄉差異,電商業者手中所握的數據在在顯示鄉村消費力可觀,伴隨著主要城市漸趨飽和,大陸業者紛紛下鄉搶大餅。

台灣與大陸發展鄉村電商的基礎點未盡相同,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地緣,地緣足以改變佈局思維,台灣鄉村即為發展基地,而大陸則是依賴業者下鄉佈局,同樣是C2C的思考模式,台灣想的是「賣東西」,大陸想的則是「買東西」。

台灣:進城去 大陸:下鄉去

大陸方面,阿里集團計畫三年內投入百億人民幣發展,將電商供應鏈深入延伸至農村市場,藉由所建立的運營中心與農村服務站,以線下服務的模式,使電商消費能在農村普及化;而蘇寧則是預計五年內,建立萬個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全國1/4的鄉鎮;京東今年更將下鄉視為重要戰略,成立服務中心外,亦招募推廣員協助,服務範圍超過18萬個村落。

台灣由於交通易達性相對較高,在發展鄉村電商也較為有利,筆者認為,早期發展的地方特色產業也有其效果,各地產物獨特,也成為了台灣鄉村電商的利基點,特別在各地農漁會的協助之下,產地產物能直接配送到府。在筆者觀察中,以漁夫鮮撈最為成功,由高雄梓官區漁會創立線上漁獲生鮮,對於物流時效極具挑戰,除了電商發展外,品牌也算是經營得相對穩定且具知名度。

由此足見,鄉村電商的發展潛力才正要起步,兩岸策略同樣以C2C模式發展,台灣協助鄉村成為第一個C,而大陸則是為鄉村佈局為第二個C,在思維方式上便不全然相同,不過,筆者認為兩岸皆需要努力的目標在於培養鄉鎮民眾的電商消費習慣,這點大陸做得更勝台灣,以各個站點進駐人力協助教學,無論處於電商模式的哪個角色,學習過後便能游刃有餘。

下一步往哪走? 品牌精緻化、建立好口碑

接下來,台灣鄉村電商該如何精進,便是更進階的課題了,台灣鄉村所提供的商品多半屬於農漁特產,建立在各鄉特色之上,與物流公司合作緊密,在時效的掌控是必要的前提與認知,高雄梓官漁會所建立的線上品牌「漁夫鮮撈」便與市場有所區隔,建立自己獨家特點,當品牌經營穩健且有聲有色之時,便能使C2C的營運模式轉換為(C2)B2C。

如何精進?品牌勢必能為自家平台加分不少,所以鄉村電商的下一步便是以品牌精緻化為要,其整合使品牌體系更加系統、深入、全面,從產品、包裝、品牌標識、品牌個性、品牌溝通、銷售和服務等層面,進行全面精緻化的打造,進而提升鄉村電商品牌的核心價值,便有較佳的口碑傳散效果,使鄉村電商再次升級。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