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淘寶不討喜 兩岸異業合作利大於弊

特約撰稿/葉閔宏

你曾經透過台灣淘寶購物嗎?筆者針對周遭親友進行一項不科學的調查,平均10位台灣民眾中,只有2位曾在該平台上購買商品,其中1位僅只1次的購物經驗,由此可推測,台灣民眾對該平台的依賴程度不如預期,至少在筆者周遭是如此,多半民眾仍是選擇台灣本土網購平台。

台灣淘寶仍舊採C2C模式運作,賣家幾乎全來自於大陸,透過該平台販售商品給台灣買家,這當中的物流成本便由買家自行埋單,然淘寶為解決產品品質與購物糾紛等種種疑慮,於民國102年以港商身分來台登記,先撇除能否有效解決各種問題,近期卻傳出台灣淘寶為申報不實的真陸資、假外資,如此魚目混珠的行徑不得不讓國人對該集團登台的行為存疑。

地域影響平台選擇 台灣民眾對淘寶依賴低

其實,以一個外行人角度來看,台灣淘寶只不過是大陸淘寶的台灣版,賣家內容幾乎一模一樣,說穿了只是老藥新賣的把戲,將物流延伸至台灣,與台灣超商合作,美其名供國人有更多的網購選擇,實為淘寶開拓市場之目的。台灣民眾對於淘寶依賴度並不高,再加上國內網購平台蓬勃多元,選擇應有盡有,即便想買本簡體書籍,在博客來也能買得到。

兩岸網購環境仍有很多相異之處,台灣民眾選擇自己習慣的平台消費,只因為地域差異所致,過去筆者在上海時,網路購物只能倚靠淘寶、天貓、蘇寧,總不可能選擇慣用的台灣網購平台(即使也有所謂直配大陸服務),但遠水是救不了近火,同樣的,身處台灣的我們,還依賴在淘寶上採購日用品、服飾嗎?頂多只會在價位上讓買家所猶豫,如此淘寶還抓不抓台灣市場不放呢?答案呼之欲出。

地域確實能改變一位買家的消費習慣,但也影響著賣家的電商布局思路,跨境電商之所以為買家所青睞,主要在於商品來源地本就是海外,這才是跨境電商對於買家的價值所在。

電信、電商、旅遊互利共生 兩岸跨境新亮點

觀察近期兩岸合作,由大陸跨境電商順丰海淘、旅遊網攜程網,與台灣電信公司台灣之星(先不論頂新不頂新的),這樣的跨界合作為三方開啟潛在觀光商務,該合作主要針對大陸遊客,來台觀光便能取得台灣之星無限上網台灣卡,並藉由LBS技術提供陸客精準的在地訊息,體驗實體門市的同時,也能連結順丰海淘下單購物,且商品能直接配送回大陸,不必再拎著大包小包了。

各自以自家優勢攜手結盟,打造不同思維的跨境電商模式,而非以一己之力強加其他市場接受,更甚者申報不實,資金來源不符當地市場之法規,損壞的肯定是自家電商招牌,與其龍頭地位之美譽。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