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定價M型化 享受科技生活免當「貴」公子

特約撰稿/洪璿濠

每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 猶如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博覽會。由於能夠吸引大批國際媒體的版面報導,也因此無論大小廠商都將年度的指標性商品透過MWC的平台發表,爭取絕佳的媒體曝光及行銷管道。

其中最受矚目的非Apple Watch莫屬。雖然在穿戴式裝置的市場蘋果並非取得先機,然而Apple Watch 於去年i Phone 6的發表會時就受到許多果迷的期待,如今正式亮相並公布首賣日期與國家後,智慧型手錶的競爭也將進入白熱化。​除了延續蘋果商品的一貫功能外,Apple Watch 在健康管理及第三方Apps的支援上著墨,就是希望它能夠跳脫手錶的刻板印象。然而不論在外型界面或是實用面的革新,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卻是定價。

本次蘋果走客製化策略,一口氣推出不同介面及錶帶款式,滿足消費者個人化的需求,價格上也從基本的349美金到10,000美金不等,以目前在市面上販售的智慧手錶相比,售價並不算親民。因此即使消費者期待Apple Watch的到來,許多專家及媒體並不看好其在發售後的市場主導力。

相較於蘋果的高價格策略,華碩ASUS在MWC會場上發表的 ZenFone 2跳脫中階機種的定位,手機規格大躍進逼近大廠牌的旗艦機種,卻能夠以199美金的低價策略殺進,企圖打破小米獨佔平價手機市場的地位。同時間,三星HTC依舊透過展期發表了年度機王S6及M9,延續品牌機王在手機市場的曝光度。

從這次MWC的產品發表中,不難發現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售價逐漸做出區隔,而這個趨勢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最顯著。在有高階旗艦與中低規格的區別後,大廠要不是強推高規格的品牌機王,就是會在一定的規格下以價格面上吸引消費者。而在穿戴裝置的市場來看,年初的小米手環以高相容性及10美金的低價策略,引起消費者搶購;Apple Watch 雖然在售價上並不算優惠,但在造型、實用性及品牌忠誠度得加持下,相信還是能有一定的銷售額。

在電子性消費產品的定價逐漸往M型化發展時,廠商能夠透過定價策略打造更精準的商品線,消費者也能夠依照自己的需求及預算選擇最符合自己CP值的產品,對兩者可說是雙贏的局面。未來科技電子產品不在屬於高階消費,而是能讓所有民眾都能夠負擔的起的生活利器。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