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葉佩雯? 帶您一窺其神秘面紗

記者/鄭傑文

究竟誰是「葉佩雯」?這個最近榮登各大新聞的神秘人物,其實是源自於現今新聞媒體界中常見的廣告編務新聞〈又稱廣編稿〉。此類新聞的運作是透過媒體所擁有的公正、既有讀者群等特質,藉此販賣特定版面予廣告主,為其進行特定商品露出的新聞內容,供其讀者閱覽的行為。

而這項在台灣行之有年的「新聞業務」也伴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再度受到檢視,無論是部落客的產品贊助心得或社群名人的產品推薦貼文,都屬業配文所述範圍,但為何即便此種廣告形式爭議不斷,卻仍有許多業者愛用呢?

傳統廣告失效? 單向傳播對戰互動溝通

在這人人是媒體的時代中,傳播環境也日漸複雜,以單向傳播為主要溝通形式的傳統媒體,在面對強調內容行銷、消費者互動的新媒體強勢來襲之下,其廣告效益及內容影響力正受到網路媒體蠶食。過去的傳統廣告雖可透過單次曝光,與大量的消費者接觸,但伴隨網路媒體的興起,消費者的媒體選擇日漸多元,這群新世代的消費者開始轉而使用能快速提供其目標內容的網路媒體。

而這些頻繁出現在網路媒體中的「業配」廣告也不全然是銷售業績的萬靈丹,其不但不如傳統廣告般速效,更需透過長期提供相關內容與消費者建立關係,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廣告效益。這也正與過往強調產品利益的傳統廣告大相逕庭,將廣告的主角從產品轉變至「人」的身上,以分享形式在關鍵時刻發揮最大廣告效益。

意見領袖成代言人 個人影響力是關鍵

這種業配廣告就是透過在網路公開平台擁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為產品進行背書式代言,這種廣告手法的成功關鍵,就是在於此意見領袖對於某個「特定族群」影響力大小。而這種影響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首先此意見領袖須在特定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及見解,以獲得消費者的初步信賴,再透過消費者對此人言論的驗證,消費者才會鞏固對此意見領袖的信任。

相較於傳統廣告,這種業配廣告確實能透過意見領袖建立的平台,先初步過濾非目標客群的消費者,並將廣告資訊揭露予目標族群,而當業者發現此種廣告方式對目標客群的吻合度越來越高時,相對地轉換率也隨之提升,因此所有的行銷手段都往越來越精準的方向走,因而造就傳統廣告市場日漸衰弱的情況。

中山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梁定澎主任表示,網路媒體確實能夠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度,而網路媒體也利用超連結等跨平台功能達到動態整合目的,並對消費者產生更佳的廣告效果。但最重要的仍是「誠信」,若廣告事實屬實,就需在其內文中清楚揭露廣告意圖,若不當運用此行銷模式,可能對代言者、品牌本身的信任度都產生不利影響。

分享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