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有 Hashtag濫用恐成災難

記者/趙惠雯

主題標籤(hashtag)在各大社群媒體,舉凡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Tumblr、噗浪(plurk)、InstagramGoogle+等平台上漸漸被使用者廣泛使用,使用者們利用hashtag為自己日常生活的發文進行標籤分類,讓朋友們和自己可以有效率地搜尋感興趣的話題,甚至有不少行銷計畫也瞄準這塊「井字商機」著手規劃一連串的行銷活動,但這場井字風潮究竟會帶領社群媒體及電商行銷走向璀璨的光明大道,抑或只是災難與惡夢的開始?

什麼都要標? 包山包海難搜尋

hashtag之所以廣為使用者與行銷者愛用,就是因為其分類功能相當方便,若一篇貼文或照片中出現三個不同的hashtag,就代表當其他用戶點擊、搜尋這三個標籤內容時,都能夠看到這篇貼文或是照片,也就是說,hashtag的數目越多,他人利用hashtag搜尋、而非透過貼文者主頁閱讀到這篇貼文的可能性就越高。

換句話說,在陌生人群中的能見度就可能越高,但對於透過主頁看到這篇貼文的其他用戶來說,一篇貼文貼上數十個密密麻麻的hashtag,這些用戶很可能會直接跳過不看,儘管貼文者總是希望能為貼文做最妥善的分類,把所有相關的關鍵字都標籤上去,但太過度與過量的標籤,可能適得其反。

不少用戶自創長串的hashtag,在一個標籤當中把所有字寫進去,但對使用者而言,反而容易使讀者抓不到重點,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王紹蓉老師指出,目前普遍出現在台灣臉書使用者身上的就「為hashtag而hashtag」,經常出現整串冗長、不具意義但卻相當個人的句子,除了失去本意之外,也造成受眾的困擾。

易搜也易「餿」 小心祕密被看光

行銷人利用hashtag讓更多人看到訊息,但對一般用戶而言可不一定希望所有貼文都被看光光,部分沒有設定貼文觀看權限習慣的使用者,如果在貼文中標上hashtag,儘管原始用意是方便自己管理貼文,但如果貼文權限設定公開,其他陌生用戶便可能透過hashtag搜尋到這些設定公開的訊息,而這些內容可能是貼文者不願意被陌生人所看到的。

hashtag的同時,用戶也得檢視自己的觀看權限,以免秘密走光,針對hashtag的迅速竄起,王紹蓉老師也提醒,如果使用者無法了解其功能,只是一昧的hashtag,這很可能會變成一種流行產物,終究可能很快退燒、被人遺忘。

分享此新聞: